“阿郎,我們如此輕易地把這些東西送了出去,會不會太草率了些?”
馮君侯坐回椅子上,吐出一口氣:
“我明白你的意思,這些都是我們花了近十年的時候才完成的。”
若是算上馮君侯提前打基礎的那幾年,恐怕那就是十幾年。
十幾年的努力得來的成果,就這麼輕易送了出去。
而且對方以後還註定是大漢的敵人。
換了誰,猶豫都算是有格局,更別說能真送得出手。
馮君侯嘆氣道:
“但沒有辦法啊,我們需要吳人的船,總不能以後再花十幾二十年的時候,再去摸索應如何打造大船和水上作戰吧?”
失去了荊州,大漢不但失去了水戰的統帥,同時也失去了水師。
一切只能從頭再來。
只要大漢鞏固了關中與幷州河東,數年之後,以魏國眼下的分裂局面,根本沒有能力抵抗大漢東進。
要不然,司馬懿也不至於看似秘密派人送信,實則是暗中試探。
一旦魏國滅亡提上日程,那麼漢吳之盟,就會再次破裂。
“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
這是鄧芝出使吳國,當著孫權的面所說的話。
以吳國水戰之強,馮君侯是真沒耐心再摸索個十年八年,重新訓練一支水師。
要訓練,現在就開始訓練,而且是按吳國水師標準訓練。
滅魏之後,當一鼓南下滅吳。
看著關小君侯仍是有些不滿意,馮君侯不禁笑道:
“細君陣前,英姿雖鬚眉而不及,奈何此時,卻是斤斤計較?”
“妾與吳人之仇,尚未得報,如何能看得開?”
“細君不須如此,滅魏之後,吾定當想辦法,讓關小君侯提兵十萬南下滅吳,以祭我的外舅在天之靈。”
關小君侯聽到馮君侯這麼一說,臉上這才初霽,白了他一眼:
“又開始不正經。”
“我沒有不正經,我是說真的。”
馮君侯有些懶洋洋地躺回椅子裡,“楊儀叛國投賊,大漢騎軍之秘,已經是再也瞞不住了。”
“魏賊精騎本就一直壓著吳人一頭,若是再讓他們得大漢騎軍之秘,吳人怕是更沒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