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陛下派吾來漢國,就是為了習得漢國騎軍戰法,而鐵甲騎軍,則是重中之重。”
“陛下遠在吳地,不知此間要害,這等軍國大事,吾須得跟陛下詳細說清楚才行。”
下定決心,他又立刻寫信,信中強調了漢軍兵器盔甲之優,建議孫權第一批鐵甲騎軍最好完全按漢國標準組建。
他卻是不知,秦博說不懂軍中之事,又有意無意透露了孫權的意思,不過是試探朱據的看法而已。
待他以孫權的名義打探出了朱據的真實意思,心裡就已有了計較,於是開始安心等待馮君侯的歸來。
馮君侯回到長安的日期,比想像中的要遲一些。
即便如此,他仍沒有時間去九原,而是從雁門直接回轉。
得知吳國又派出了使者秦博過來,馮君侯有些疑惑:
“天子又沒遷都,吳國派出的使者,不是應該去漢中麼?老是往長安跑做什麼?”
替馮君侯留守長安的張大秘書,捧出不少檔案,放到馮君侯面前。
這些都是他離開長安時處理過的政務,現在送過來,是為了讓他瀏覽,以便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政務有秘書團,軍務有參謀團。
除非特別重大事件,否則,這兩個部門就足以應付絕大部分的事情。
看到眼前的一大堆文書,馮君侯覺得有些不耐:
“晚些再看,你只跟我說一下這段時間有什麼大事?”
他邊說,邊推開眼前的文書,“才剛剛回來,累個半死,沒心情看這些。”
張大秘書勸道:
“知道你累,所以這些都是我特意挑出來的,你好歹看看。不然的話,待天子過來,問起關中的事,你什麼都不知道,好意思麼?”
馮君侯打了個呵欠,“有什麼不好意思?蕭規曹隨,只要不驚擾百姓,地方安定,就是好事。”
“再說了,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乃是因為各有所司,吾設秘書署,正是為此。”
“若是天子日後問起關中諸事,汝可答之,若是問起關中軍中,三娘可應之。至於吾,可替陛下籌謀關東河北。”
“滿嘴胡言!”張小四聽到馮君侯的話,嘴裡埋怨,臉上卻滿是歡喜,甚至還幫著馮君侯把文書收拾到一旁。
挨著馮君侯坐下,雙手放到馮君侯的肩上,柔聲道:“這些胡話,在屋裡說說就行,可別到外頭宣揚,不然讓人笑話了去。”
馮君侯閉上眼,享受張小上的揉捏,漫聲道:
“怕什麼?有本事他們去勸皇后不要摻和朝中之事?”
“嗤”了一聲,語氣裡充滿了不屑,“滿世界的工坊,裡頭多少婦人?”
“他們拿著毛料去賺錢的時候怎麼不說這些話?”
婦人出來打工補貼家裡,所得工錢未必就比男子差,這已經是大漢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