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在大西北吃沙子的時候,為了加深軍民魚水情,馮都護可沒少幫當地老鄉幹活。
茫茫大漠裡,直接步行過去幹活,既能拉練又能幫老鄉幹活。
還能體驗先輩的不容易,繼承先輩的精神:
既是宣言書, 又是宣傳隊,還是播種機。
反正在馮都護的印象了,除了沒有幫老鄉接生孩子,能幹的都幹過。
沒辦法,南疆的老鄉,過得確實要比外界艱苦一些, 能幫的,肯定要儘量幫一幫。
什麼修水渠, 種果樹, 壘羊圈,拉線路……
別說像摘棉花這種農活,就是彈棉花都能有模有樣地彈兩下。
雖然技術不求行,但擺擺姿勢還是可以的。
常常引得一旁的大媽對著這些綠色裝小夥露出姨母笑。
活可能沒幹好,但效果達到了,軍民關係進一步融洽。
至於現在麼,馮都護連擺個樣子都不用了,吩咐一聲,最多是指點一下,自然會有人幫他辦妥當。
莫說是彈棉花,就是馮都護想聽彈琵琶,都有人給送上最專業的女子樂隊。
當然,以馮都護不好女色的心性,自然是沒有心情去聽什麼琵琶的。
他現在更喜歡請人來觀賞棉花。
不過可惜的是,剛種下去不久的棉花, 才露出芽尖。
與周圍長勢喜人的麥苗形成了鮮明對比。
若是不注意看, 還以為是拋荒的地。
這些日子,有老農去自家地頭的時候,看到那一片上好的水澆地就這麼荒廢在那裡,總是忍不住地開罵:
“也不知誰人如此敗家,多好的一塊地,居然拿來種草!”
遠遠看去,四周都是長得好好的莊稼地,就它像被狗啃了一樣。
若是輪耕也好呢。
偏偏那地還犁得平平整整的,連壠都是推得平平直直的。
再看看地裡冒出的芽,很明顯既不是麥,更不是黍。
這不是種草是什麼?
要麼就是誤了農時,胡亂種了一些豆?
這主人家,肯定就是個不會種地的。
有這個心情糟蹋田地,還不如租給我種呢!
老秦人性情火暴,對著空地罵了幾句,又找不到主人家,覺得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