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孫權語氣沉重:
“這一次北伐,乃是舉國之力,若是再像以往那般,毫無寸進,你可知對大吳來說,意味著什麼?”
他不等孫韶作答,便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意味著我大吳將來,只能是永遠困守於江東之地,再無力與漢魏爭天下。”
“公禮,這對於大吳來說,就是一個死局啊!”
無論是漢魏最後誰將勝出,大吳都會面臨著三面被圍,最後活活被困死的局面。
“與其留一個死局慢慢屈辱等死,吾還不如奮力一博,以圖最後一線生機。”
說實在話,現在的孫權有點後悔。
漢國第一次北伐時,就曾知會過自己,希望大吳同時出兵,共滅賊人。
只是想起當時陸遜對局勢的判斷,孫權就忍不住地咬牙:
“陸伯言誤我啊!”
“陛下!”
孫韶大驚失色,連忙左右看看,確定周圍都是陛下宮內心腹侍衛,這才略略鬆了一口氣:
“陛下,慎言啊!”
陛下與上大將軍之間,難道發生了什麼?
“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何須慎言?”
孫權一想起當年之事,心裡就是一陣窩火:
“陸伯言當年曾斷言,漢國國小民乏,兼之漢中諸道難行,北伐定然無功,只會白耗國力。”
“建議吾坐視漢魏相爭,只待諸葛孔明一朝兵敗回師,漢國不論是為求自保,還是為了能伐賊成功,都只會越發有求於我。”
說到這裡,孫權長嘆了一口氣:
“豈料漢國……唉!大吳這些年來,錯失良機矣!”
孫權此人,看似豁達,實則心裡喜歡記小本本。
朱治,孫堅舊臣,早來還曾舉薦孫權為孝廉,但後來他對朱治不滿,又不願意說出口,以致一度心懷怨恨。
暨豔,被孫權定罪時,有一條就是“暨豔父兄,附於惡逆”,罵人家父兄早年對不起孫氏。
張溫被暨豔牽連時,又被孫權罵說是“有過舊臣”。
反正就你們所有的過錯我都默默地記著,等哪天我忍不住了才會拿出來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