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早年的時候,孫權讓陸遜鎮守武昌,包括豫章郡以西的一半國土,都交到陸遜手裡。
甚至還把自己的印章給陸遜留了一個,讓他可以代自己行事。
而孫權從建業發往蜀地的信件,也往往先讓陸遜過目,看看有何不妥。
可以說,在與吳國太子同守武昌的這段時間,陸遜達到了孫權信任的頂峰,同時也是權勢的頂峰。
但在太子孫登去了建業後,這種情況就急轉而下。
或許是太子不在武昌,所以孫權對陸遜有些不放心。
也或許是呂壹的饞言真的有用。
反正根據大漢從各個渠道所收集的情報上看,這些年來,雖然孫權在表面上沒有明顯的表示。
也不知道有沒有收回自己留在陸遜那裡的印章。
但種種跡象表明,孫權確實已經對陸遜漸失信任。
已經佈局東吳有十餘載的馮都護,自然是是知道到這一點。
所以,如果陸遜敢私自派出密使,就相當於是把生死把柄送到大漢手上。
以陸遜的為人,當不會做出這等事情才對。
馮都護在一瞬間,就已經閃過無數念頭,他開口問道:
“敢問皇后,這吳國密使,是何人派出?又是為了何事?”
皇后略有古怪地看了一眼馮都護:
“吳國密使,自然是孫權派出。”
“那怎麼會是從荊州出發?”
“此吳國之事,未敢輕言,此所以吾前來見中都護爾。”
皇后搖頭,同時拿出一封信:
“至於所為何事,中都護不若先看完這封信,吾再與中都護細說。”
馮都護更奇怪了,他從皇后手裡接過信一看,嘴裡不禁發出“咦”地一聲:
“陸遜怎麼會給我來信?”
此話一出,左右夫人皆是下意識地轉目看來。
馮都護一邊抽出信紙,一邊在心裡滴咕:
莫不成當真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讓歷史出了這麼大的偏差,導致陸遜想要做大漢忠臣?
這信的開頭,極為客氣:“大漢右驃騎將軍,馮中都護勳鑑”。
“中都護文傳天下,武震華夏,世無不聞,名何巍巍!遜雖處東南之隅,亦如雷貫耳,心久仰之。”
“中都護甫一出山,便計定南蠻,初出祁山,就大破張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