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襄陽城牆上,魏軍的守將蒲忠看著南邊城外的峴首山,滿面的憂慮之色。
原本是襄陽門戶的峴首山,此時已經插滿了吳國的旗幟。
再轉過頭,看向北邊。
漢水的水面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吳國水軍。
而唯一的希望,上庸方向,卻仍是杳無音訊。
此時的蒲忠,已經有些絕望了。
襄陽城確實很大,城牆很高,很厚。
但蒲忠此時卻是希望襄陽城能小一些,再小一些。
否則的等話,待到吳軍準備完畢,自己手裡的守兵,就要不斷奔波於各段城牆之間。
更別說現在吳寇佔據峴山等高處,可以把城內的佈置看得一清二楚。
時間一長,將士們難免會力有不逮。
若是朝廷援軍不能及時過來,失守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正在想著,只聽得有報:
“將軍,吳寇射了書信入城!”
“哦?”蒲忠一聽,心頭一動,伸手道,“給我看看。”
開啟書信,不出所料,正是吳寇的勸降信。
不外乎是百萬精兵圍城,王師仁義,不忍城內百姓和將士受無謂戰亂之苦,勸自己開城門投降云云。
蒲忠還沒有看完,就直接撕個粉碎,對著眾將士說道:
“襄陽城頭,可看到漢水北岸,朝廷援軍已至,正在設法破賊解圍。”
“吳寇之利,利在水軍,餘者何足道哉?”
“然則水軍豈能攻城?故而只要吾等守城不降,賊子亦沒有任何辦法。”
說到這裡,又掃了一眼周圍,提高了聲音,說道:
“日後若是再有賊子書信入城,一律焚燬,不得私藏,否則斬!”
眾將士轟然應喏。
陸遜、朱然、步騭從不同方向,把勸降書射入城中,在沒有得到回應後。
知道城內的守軍鐵了心要守城,於是開始做攻城的準備。
在配重式拋石車運用在攻城之前,無論是何時何代,攻城的方式基本都沒有多大變化。
推衝車,架雲梯,登臨車,堆土山,掘地道……
都是拿人命去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