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王平,拜見鎮東將軍!”
還真是鎮東將軍啊!
王平身後的不少人皆是眼睛大亮,伸長了脖子,想要看清這個傳說中的山長之下第一將,究竟是個什麼模樣。
果然是俊美挺拔,英氣懾人。
“王將軍快快請起,關某此時,可當不起王將軍如此大禮。”
鎮東將軍快步上前,親自扶起王平,然後看向王平後面那些全身染了血汙,就連臉上都是灰黑不堪的將校們。
雖然看不出他們的真正面容是什麼模樣,但從他們眼中的光芒,以及在慘烈的大戰後,仍保持著的那股昂揚。
可以看出他們此時的興奮。
“諸位立下大功,當是吾給諸位行禮才是。”
嘿!
關將軍給我行禮了,以後可算是有吹牛皮的資本了!
“關將軍,吾等既入軍伍,就當拼死殺賊,以上報朝廷,下報百姓,不然,豈不是愧對君侯的栽培?”
“就是就是!”
……
七嘴八舌的同時,又是亂七八糟的回禮。
雁門郡雖是邊郡,平城更算是直面大漠。
但關將軍又豈會不知,自家阿郎對這個地方的重視,遠超他處?
故而護鮮卑校尉府的校尉是他出山以後第一個提拔的王平,同時王家父子與阿郎的關係,可謂榮辱與共。
而校尉府的長史,則是講武堂的大師兄張遠,曾跟了阿郎好些年。
至於校尉府軍中骨幹將校,不是南鄉子弟,就是講武堂學生。
胡人騎軍中,還有一部分是原涼州軍胡人轉調過來的。
可以說,從南中到涼州,到九原都督府,再到雁門郡,為大漢守邊的將士和建設邊疆的百姓,都與興漢會,與阿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大概也算得上是一種移民實邊,屯墾戍疆的方式。
當然,這可能也是阿郎給這些普通百姓子弟尋找的一個出路。
畢竟在邊疆,經常與胡人打交道——不管是平和地打交道還是激烈地打交道——不但可以得到鍛鍊,也更容易積累功勳。
若非事發突然,中都護府這幾年可沒對外大動干戈的打算。
關將軍含笑對著這些滿腔熱血的年青將校們點頭示意,然後又對王平說道:
“我已經讓後方趕快把物資送上來,給將軍麾下將士好好補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