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尋了個機會,私下裡找到馮都護,勸說道:
“中都護,無前軍的將士,從軹關道一路趕來,五天趕了近四百里,可謂是倍道而行。”
“魏賊兵敗,吾觀其從高都城退兵,雖顯有些慌亂,但尚在可控範圍之內。”
“中都護領疲憊之師前往高都,還是要小心才是。依末將看,不如讓將士多休息一日?”
馮都護聞言,再看到張包臉上有一絲擔憂之色,不由地笑道:
“阿兄,此處沒有外人,不用這般生疏。”
說了這麼一句,然後才解釋道:
“我固知將士疲憊,然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關中八軍,一年四季,每三個月,都會有一次野外拉練,正是為了應對今日這種情況。”
數千年來,隨著道路的完善,經驗的總結,社會的進步,步兵靠著兩條腿行軍,日行速度雖有提升。
但總體上來說,提升終究是比較緩慢的。
畢竟人的體力上限就擺在那裡。
季漢軍改後,軍中將士的素質有所提高,再加上經常針對性訓練。
步兵一日正常行軍,慢一些的話是五十多里,快一些的話是六十里(漢裡)。
而如果是換成其他普通軍隊,少則是四十里,最多不會超過五十里。
因為超過了,就會開始有成批將士掉隊,無法保持隊形,斥候無法及時探明前方情況等等一系列問題。
被人偷襲埋伏的話,多半是要全軍覆沒。
馮都護領著無前軍五日行三百多近四百里,乃是急行軍,已經有不少將士掉隊了。
所以張包這才有些擔心,提醒馮都護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八軍中的新三軍,突陳、武衛二軍皆有立功,唯有無前軍寸功未立,將士們難免有些心焦。”
“若是我一直壓著他們,怕是連我都要被將士在心裡埋怨。”
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
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這一戰,本就存著讓新軍,得到實戰機會的打算。
“司馬師被阿兄所破,賊軍正是膽寒之時,再聽到是我親自領軍,必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路能跟得上的將士,基本都算得上無前軍的精銳了。
再加上又是大漢境內行軍,特別是到了高平關,能得到足夠的補充。
司馬師連遭兩敗,軍心不穩之下,他能守住天井關,就算厲害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