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的臉上,卻是不露出分毫,反是放緩了聲音,勸慰道:
“我說了,我提醒此事,不過是未雨綢繆。”
大概是為了給他們增強一些信心,全公主又是冷笑一聲:
“在我看來,就三皇子被立為太子又如何?難道就能說是大局已定?前太子當了那麼多年太子,不還是說沒就沒了?”
這個話,已經算是大逆不道了!
就連全琮,亦是駭然失色:
“細君還請慎言!莫要給我們全家引來災禍!”
全公主呵地一笑,臉上雖是有些不以為然,但卻也沒有再說下去。
而是起身,作勢欲走,不過在走之前,她又說了一句:
“予今日所言,所聞者皆為我全氏至親,想必不會洩露出去,對吧?”
全琮深深地看了一眼全公主,最終還是緩緩地點了點頭。
“那是自然。”
在全琮看來,細君雖然沒有明說,但很明顯是話中有話。
長公主得陛下所寵,能自由出入宮禁,自然是知道許多外人所不知道的事情。
全琮相信,她說的這些話,必然不是無的放失。
再說了,誠如細君所言,大吳此時正是多事之秋,且全氏乃是皇親國戚,自己又是朝中重臣。
有些事,就算是想避,那也是避不開的。
既然避不開,那就只能見機行事了。
何況一想起壽春一役論功之事,全琮心裡覺得無比憋屈的同時,亦是頗有些憤恨不平。
雖然在吳郡,全氏比不過陸氏,但也未必怕事。
吳國赤烏五年,孫權正式下詔,冊封三皇子孫和為太子,同時以南宮為太子起居之處。
這是在許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讓許多關心吳國穩定的臣民鬆了一口氣。
大漢延熙五年的開春,老天爺難得地沒有發脾氣,氣候比較正常,雨水也不錯,是個適合耕種的春日。
不過對於吳國軍中來說,有一件比較煩惱的事,那就是戰馬的損耗。
去年吳漢兩國並討魏賊之後,雙方互派人員,都算是學有所成,各自歸國。
吳國的騎軍組建,終於可以正式步入正軌。
然後孫大帝發現,想要組建騎軍,並不是說有了領隊的將官,有了馬匹,有了馬具,那就可以了的。
將士們還得操練。
雖說有了騎兵三件套,比起以前,訓練騎軍要容易得多,時間也要短得多。
但步軍可以隨便拉壯丁,然後再短時間操練一番,就可以驅趕著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