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將士的披甲,要在防護力和戰鬥力之間,作出一個平衡。
可是想想,如果陣前,突然出現這麼一支刀槍不入,不懼弓弩的鐵甲步兵,除非賊軍早有準備,否則還真不好應付。
至少在蔣琬的想像裡,就算以大漢的精銳步兵,也難以在正面打敗這等鐵甲步兵。
除非是出動鐵甲騎軍。
想了又想,蔣琬終還是有些遲疑地問道:“可行麼?”
“可不可行,總是試過了才知道。”
看到蔣琬臉色不善,馮大司馬立刻又改口道:
“不過經過我的計算,想來當是不差,這等精鐵打造出來的全身披甲,也就是比現在軍中陌刀營負重重一些。”
“而且就算是不成,其實這等精鐵,也可以配合札甲鎖子甲混合搭配,同樣可以減輕將士的負重,提高將士的防護。”
馮大司馬一邊說著,一邊再次拿出另一張紙。
正是板甲和札甲,以及鎖子甲的混搭。
看到這張圖紙,蔣琬的臉色,這才恢復正常,點了點頭。
看到蔣琬點頭,馮大司馬連忙問道:
“蔣公這是同意了?”
真要說繞開尚書檯,馮大司馬利用興漢會的財力,倒也能按自己的心意打造出自己想像中的鐵甲步兵。
但以私財補貼國家,馮大司馬腦子抽了才這麼幹。
再說了,興漢會私自打造出這麼一批盔甲,那可就真是不反也得反了。
“正如大司馬所言,總是要試一試才知道。只是……”
蔣琬遲疑了一下,又問道:
“卻不知大司馬打算組建多少這等鐵甲步卒?”
“蔣公放心,兵在精而不在多,這等鐵甲步卒,不會超過一千人,甚至可能只有數百人。”
這個就是用來衝陣破陣的。
組建太多,不但會造成極大的財政負擔,而且未必能挑選出足夠的合格步卒。
聽到這個數字,蔣琬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軍中之事,大司馬自然是要比老夫懂得多,既然大司馬願意試一試,那就試試好了。”
這個事情,就算是應了下來。
“倒是雒陽之事,大司馬打算怎麼做?”
“這個事情,就交給姜伯約去做好了。他與柳休然領軍駐於函谷關,最是方便。”
馮大司馬隨口道,“從長安另派他人去,反倒顯得不信任他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