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大吳就有了最大的迴旋餘地。
同時引誘漢國先取大河以南之地,不但可以藉助漢國之手圖謀中原,甚至還會讓漢國陷入兩難之地:
待漢國與大吳聯手瓜分完關東之地,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南邊有據江淮之地的大吳,北邊有隔河相望的司馬懿。
而青徐之地,正好夾在其中。
無論後面漢國是揮師北上,還是背盟南下,都面臨著背腹受敵的尷尬局面。
所以說,失去了洛陽,對據有河北的司馬懿而言,未必全是壞事。
陸遜相信,以司馬懿的眼光,肯定也會看到這一點。
正如前年的那一戰。
在陸遜自己看來,自己這一番打算,全是一片忠心為國,毫無私心。
他這才會冒著觸怒孫權的可能,前來叩闕。
只是這世間之所以有無數紛爭,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立場不同,利益不同。
孫權現在要的,是先穩定內部,重新平衡吳國內部各方勢力,為後來者鋪路:
我把陸遜你從襄陽調回來,甚至不讓你回武昌,原因也是在於此。
你現在居然還想讓我允許你領軍外出,前去攻打合肥?
可能嗎?
再說了,就算我放心你讓你領兵外出,你又憑什麼保證就一定能打下合肥?
我打了這麼多年都沒能打下來。
不說合肥,上一回讓你去打六安,最後還不是被一個八十歲的老卒(即滿寵)逼得連夜退走?
這還是打不下的。
萬一真要讓你打下了……
不說朕的面子吧,就說朕後面應該怎麼辦?
要不孫家這個位置,讓給你陸家吼不吼啊!
孫陸二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呂壹自然是不知道的。
而且陸遜那番打算,他還沒有機會跟孫權說,呂壹就更不可能知道陸遜的真實意圖。
但他只要知道陛下厭惡陸遜就行了。
而且他自己也有自己的立場:
大吳府庫比臉都乾淨,你堂堂一個上大將軍,還代行丞相之職,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說白了,你不就是想著從少府這裡掏錢,供自己去攻打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