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漢子,滿心歡喜地過來,就圖多買三五斗糧食。
沒成想,這一回,非但沒有降價,反而是漲價。
而且這一漲,就快要漲了近一倍。
夥計臉上滿是無奈,還是耐心地解釋道:
“這位客人,糧食是個什麼價,我們底下人也作不了主啊,那都是東家定的價。”
“東家?你們東家呢,怎的不出來?定這麼高的糧價,怎的不去搶!”
裡頭的東家早就聽到了外面的喧囂聲,一掀簾子,臉上雖有笑容,但語氣卻是沒有一點道歉的意思:
“客人,客人,且莫這般大聲。你是有所不知啊,現在整個江陵城,糧食都是這個價。”
“你若不信,就請去打聽打聽?這可真不是我們故意抬價,因為今年哪,壓根就沒有多少新糧過來啊!”
“現在我店裡賣的,大半都是本地產的糧食,那可是我親自帶著人,花了大價錢才收上來的,你嫌貴,我還嫌貴呢!”
不說江陵,就算整個南郡,種糧食的不是沒有。
但那都是大家族的莊園自己種給自己吃的,而且種得也不多,大多都是隻夠自己吃。
這年頭,哪個傻子還種糧食?
特別是這兩年改稻為桑以後。
南郡大片大片的良田,不是種甘蔗就是種桑。
早兩年,就聽說蜀國那邊,傳過來一種秘法,不但可以讓大夥養的蠶能多吐好絲。
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讓大夥在一年裡養兩季蠶。
只要和蜀人簽了文書,以後產出來的生絲,蜀人不但會高價回收,甚至還會給配一定份額的低價蜀錦。
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跟那種甘蔗,可不就是一模一樣的路子?
錯過了種甘蔗發大財的機會,這一回種桑養蠶可不能錯過了。
高不高價回收生絲且不說,光是能有一定的低價蜀錦份額,那就足以讓人心動不已。
聽說蜀國那邊,有一種梅機,織出的提花綾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乃是蜀錦中的極品。
這等蜀錦一拿出去,不知多少人要瘋搶。
所以荊州的大戶人家,瘋了似的要與蜀人籤契約文書。
賣粗糖賣生絲多賺錢?
蜀地那裡運來的糧食,又多又便宜。
賺來的錢,拿出一半買糧食,吃都吃不完。
種糧食,那不是傻子是什麼?
只是作為普通百姓,前來買糧的漢子哪知道這麼多門門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