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收攏人心,他倒是沒有對九原上的部落太過苛求。
於是這個小部落搖身一變,由匈奴人變成了鮮卑人。
誰料到再過幾年,馮某人領漢軍經過九原,後面的事情就很清楚了。
鮮卑人也好,前匈奴後鮮卑人也好,九原上的胡人精銳,一部分被馮某人在橋山一把火燒成灰。
剩下的一部分,馮鬼王也沒有打算放過,甚至不惜從橋山親自領軍趕回來斬草除根。
在這一戰中,李學監外舅那個牆頭草小部落,族中青壯幾乎死傷殆盡。
若不是漢軍及時派出官吏,穩住九原局勢,說不得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的部落,就得當場滅族。
不過嘛,事實上和滅族也差不了多少了。
幸好匈奴人有閼氏掌權的傳統,才接手部落的李學監外姑,下一刻就決定舉族投靠漢人。
族裡有沒有人願意不知道,但面對挾著大勝之威的漢軍。
以及漢軍麾下那群惡狗——舉著錚亮馬刀的胡騎義從——肯定是沒有人敢這個時候站出來說半個不字的。
一個族長是漢人女子的部落,主動前來投靠,對當時留守九原的劉良許勳等人來說,可算得上開了個好頭。
所以自然是被拿作樹立了一個榜樣。
再後來嘛,就不必多說了。
九原都督府成立,設大河工坊學堂,透過涼州考課的李明,從涼州調至九原擔任大河工坊學堂的學監。
在某一日,正在大河邊上散步欣賞“長河落日圓”美景的李學監,忽然聽到了不遠處傳來了漢家唱胡音。
好奇望去,就看到了一位沐浴在金輝的牧羊女子,正輕輕地揮舞著手裡羊鞭,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就像是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
還是那句話,常年生活在邊塞,無論是誰,都會或多或少染上一些邊塞的習慣。
李學監這些年來,從越巂到涼州,再到九原,見過漢夷漢胡乃至夷胡相混的事情,更是數不勝數。
別的不說,光是那位姓馮的帶頭,娶了一位蠻女為妾,甚至朝廷還給蠻女封了名號,就足以給底下的人立了一個無比惡劣的榜樣。
在李明還沒有離開越巂的時候,他就聽說過,不知有多少娶不起妻的窮苦人,跟著興漢會跑去南中種茶種甘蔗。
娶不起漢女沒關係,反正夷女會倒貼啊!
娶妻又娶妾,生兒又育女,生活樂開懷。
當他來到涼州,更是親眼見到胡女是如何想方設法嫁給那些兵卒武夫的。
畢竟官府的政策推動,再加上這些兵卒武夫的身家,對胡女來說,委實太有吸引力了。
本來李學監也曾惡狠狠地鄙視過,甚至唾棄過這等禽獸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