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些“民間智囊”的高論,百姓皆是跟著高潮:
真是妙啊!
……
相對於市井百姓的興奮,朝廷中對此事的反應卻是有些平淡。
外朝六百石以下的朝官,在得知訊息後還想著要不要琢磨琢磨朝會上的說辭或者奏章,湊個熱鬧,跟著大佬後面說個賀詞啥的。
誰料到大佬們對這個好訊息,不能說毫無反應吧,但至少也是幾乎沒什麼大反應。
這讓一眾已經想好說辭的中下層朝官不禁都有些納悶:
莫不成大佬們都對鎮南將軍有什麼意見?
若不然,怎麼反應如此冷淡?
大佬們當然不是對姜維有意見。
在這個戰亂時代,能在朝會上站在殿內,而不是站在殿外的走廊上,誰沒見過幾個風浪?
就算是以清談和宗室身份獲得高位的劉琰,早年那也是跟隨昭烈皇帝東奔西跑,南征北戰。
親眼見過或者親耳聽聞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隴右北伐等大戰。
見識必然不會太差了。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一年裡最冷的時候,河內又不是蜀地。
雪辣麼大辣麼厚,大漢的將士再精銳,再怎麼能征善戰,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攻城。
最多是嚇一嚇賊人,給此次伐賊暖暖場,烘托一下氣氛。
雖說溫縣是司馬氏的老家,但司馬懿又不是傻子,早就把司馬氏的核心成員遷離溫縣了。
怎麼可能還會讓自己的宗族留在那裡?
現在還留在溫縣且姓司馬的,最多就是一些旁系。
據各種渠道傳回來的訊息看,別看現在的河內郡郡治是懷縣,但真要論起城池城牆的高大和厚實,懷縣還真不一定能比得過溫縣。
在確定放棄雒陽,或者說函谷關失守,無法守住雒陽的時候,溫縣作為可能的前線,又是司馬氏的老家,早就在不斷地增高增厚城牆。
聽說主持擴建的人還是魏國有名的巧匠馬鈞馬德衡。
經過這幾年來不遺餘力地擴建,據說現在溫縣的城牆,比懷縣還要高還要厚。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三九到七九最多也就一個來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