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刺史一聽,臉色就是一變,又打了個哈哈:
“陸公滅賊之心甚堅,令人佩服。”
陸瑁一聽,知其又欲迴避此事,當下連忙緊緊地抓住馮刺史的衣袖,大聲道:
“君侯,這些日子,吾早已打聽清楚,鐵甲騎軍,乃是漢之重器,君侯不欲外傳,吾能理解。”
“但操船之術,難道就不是我大吳的重器耶?我大吳皇帝屢次領軍北上,皆因無精騎之利,不得與魏賊相爭,只能無功而返。”
“若是能有君侯手中這等精騎,又何以至此?”
你放屁!
隴右之戰的時候,老子打魏賊可沒用騎軍!
孫十萬人不行,能怪到自己的將士頭上?
“陸公啊,不是我不願意給,只是你也說了,這鐵甲騎軍成軍之法,乃是國之重器,給不給豈是由我說了算的?”
馮刺史一臉誠懇地看著陸瑁,“這個事情,應當是由吳主去尋大漢天子與丞相說才對啊。”
“再說了,你能保證,吳主當真願意拿吳國操船之術來換嗎?”
陸瑁一聽,差點就要脫口而出:我當然敢保證!
想起為了遼東,陛下許出去多少利益?
公孫淵殺使投賊時,陛下發誓要坐船親征遼東。
朝中諸臣連連勸誡,陛下皆不改其意。
最後還是自己連續兩次上奏章,剖明利害,這才讓陛下改變了主意。
由此亦可見陛下求馬之心。
只是馮明文說得也有道理,這等大事,還是要先奏明陛下。
陸瑁點了點頭:
“那也成,若是此事能成,君侯到時可不能藏私。”
馮刺史含糊地說道:
“陸公還是先問問吳主之意吧。”
陸瑁一看馮明文這模樣,就知他心裡定是大不情願。
他生怕夜長夢多,連忙派出信使回吳國。
只是他卻是留在涼州,只待兩國國主達成協議,他一定要馮明文當著他的面親口應下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