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他們手裡又沒有足夠的現金流。
之所以還敢有這麼大的胃口,正是因為太原豪族的代表王氏和郭氏,在大漢聯合儲備局有席位。
雖然話語權不大,但卻有權利從聯合儲備局以低息借到一筆錢。
但問題在於,就算再低息,那也得有足夠的抵押。
最最重要的是,這筆錢,大部分是由興漢會和皇家內府提供的。
大漢聯合儲備局裡,掌握著最大話語權的前三位分別是興漢會、皇家內府、朝廷府庫。
排名分先後——將來如何不好說,但現在就是這麼個排名。
朝廷府庫在裡面之所以只排第三,因為它從來就不出錢。
不但不出錢,而且還要代表朝廷來收鑄幣稅。
甚至還要借用大漢聯合儲備局的網點整合各州縣賦稅。
當然,它也不是隻吃不吐:
給聯合儲備局發行的票子背書。
大漢聯合儲備局印的票子,能這麼快就風靡各地,有一部分功勞就是有大漢朝廷背書。
“幷州一地,田地最肥美者,莫過於太原。雁門諸多工場礦場,糧食來源大部正是仰仗於此。”
馮大司馬緩緩地說道,“雖說不懼他們斷了雁門的糧食,但糧食操他人之手,終不是讓人放心。”
即便是最初級的工業基地的雛形,也有著大量的非農業人員。
在交通運輸遠不如後世方便的時代,糧食供應基地尤為重要。
特別是這些非農業人員,天然比小農階級更具紀律性和組織性。
就拿這次運輸物資出塞來說,平城那邊的效率,就是要比太原要高,而且高得不是一點半點。
一旦平城的糧食供應不到位而導致無產者暴走,就算是雁門一郡之地,破壞力恐怕也要比黃巾起義要大得多。
畢竟除了紀律性和組織性,雁門塞北邊還有工坊工場乃至礦場冶鐵場……
就算馮某人再怎麼深謀遠慮,但他現在所處的階級,天然就具有軟弱性。
但為了高額利潤,馮某人認為這種破壞力可防可控。
南鄉生產的張氏麻繩,結實耐用,有口皆碑,最初就是馮某人讓人搞出來的。
賣得老好了!
光是軍中採購就是一大筆買賣。
正是知道破壞力驚人,所以馮某人從一開始在南鄉搞試點的時候,曾親自向丞相提出,讓旁邊的成固縣作糧食供應基地。
就算是在南中,興漢會也花了大力氣,修了大量的梯田。
這項工作,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