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思子她們,就是第一批廠妹。
“兄長,給那些羌女上了戶籍,難道就不怕……”
李遺看著那些羌女散去,這時才開口說道。
“怕什麼?怕她們跑了?”
馮永笑笑,不以為意地說道,“別忘了,還有五年的契約呢。”
馮永也不是濫好人做好事。
雖說是給那些女織工們上了戶籍,可是卻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籤一個五年的契約,幹完五年,留下離去自由,不強求。
“可是五年後呢?”
“五年後?”
馮永看了一眼李遺有些著急的神情,意味深長地說道,“五年後,要是她們當真選擇離開,我還真是佩服她們的勇氣。”
後世都說打工苦,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廠妹?
特別是在九十年代的粵省,多少人湧到那裡打工?
因為在工廠裡打工,就是再苦,那比得上家裡苦嗎?
當然啦,到了後面,全國的經濟都起來了,這種現象才少了。
可是隻要存在工業區,廠妹就不會消失,從工廠拿工資,總比從家裡的那幾塊地刨食要好得多。
同等道理,只要馮永能保持他手上廠妹的生活水平比普通百姓高,那麼就算是給了羌女們自由,她們一樣也會主動留下來。
被逼著幹活的奴隸哪有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而幹活的人工作有效率?
再說了,奴隸有個屁的活力?身心都屬於奴隸主,只需要給一口飯吃就成,看起來雖然很美好,可是那也只是對奴隸主美好,對社會一點用處都沒有。
自由民就不一樣了。
雖然要給工資,這年頭的工資基本都是米糧,馮永甚至打算自己印點糧票,直接發出去當工資算球。
到時候就讓他們拿著糧票,要麼在紡織廠裡換糧食也行,要麼去食堂裡換一天的吃食也罷,都是可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