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其實是個比較難的題目,畢竟‘瀣’這個字確實是很難記憶的。
但是,上節課中李老師有仔細講解過這個成語所有的典故,所有黑板上不一會兒就出現了不同顏色粉筆不同字型的三個‘沆瀣一氣’。
接著,李老師就笑著將三人請了下去。
這麼一來,大家才算是明白了,這李老師的“樂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
而結合著李老師這樣的講解,吳真實也算明白了樂業是怎麼一回事情。
不過,想要應用到自己的學習上似乎還是不那麼容易的。
似乎,還是難以找到這樣的一個方法。
於是,回到家後,依然仔細端詳著課文,希望找到方法。
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好方法。
思來想去,吳真實算是明白了,雖然存在“樂學”的說法,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比如,李老師的這種幽默教學方式也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
對大部分人來說,要做到的其實就是努力達到敬業,而樂業則還需要在敬業中去慢慢體味才能在不久的將來達到。
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初期階段是沒有捷徑的。
這就和學會走路,學會母語一樣。
要知道,在一開始嘗試走路和叫爸爸媽媽的時候,摔跤和拼錯字詞的機率甚至高達99%,但是,正是在這種高機率的錯誤中,人一步一步的學會了這些,逐漸的開啟了智慧之門。
量變到質變,其實,沒有什麼比學會走路和學會母語更難。
因為,在這之前雙腿完全沒有支撐過軀體,腦海中也完全沒有任何概念。
於是,吳真實馬上又開啟了一篇五顆星難度的英語閱讀理解,開始查閱起了單詞。
自然,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自然,堅持下去,才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