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袁理的話還沒說完陳全就搶著說:“是第一個方向吧。畢竟,文中就是這個意思。楊修不會做人,不給人留面子,任何時候都當錐子強出頭。”
蘇野也站起來說:“嗯,沒錯。就是的,那句話好像這麼說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接著,又有不少人說出了看法。
似乎同意第一個方向的人佔大多數,當然,也有少量的人同意第三個方向。
而第二個方向則幾乎沒有人贊同。
自然,看著這樣的情況,李老師笑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李老師笑著說:“總的來說,這三個方面都對。不過,按文中的意思,其實主要是第一個方面。畢竟,《三國演義》中有著擁劉貶曹的思想。所以,將曹操描述成賣弄聰明愛慕虛榮的樣子之後,這樣一個答案就很有道理了。”
停頓了下,李老師繼續說:“不過,事實中則是後面兩個說法的比較合理。畢竟,在古代軍令其實是最為嚴格的尺度,比如當時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為什麼要斬馬謖呢?因為馬謖立下了軍令狀,一定要守住街亭。自然,由於馬謖自身的弱點。最終丟掉了街亭,而諸葛亮最終也只能選擇依法辦事。所以,在這裡按照雞肋的事情處理掉楊修其實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那第三個方向呢?”吳真實問。
似乎,這些內容很吸引人,所以吳真實顯得有些迫不及待。
“哈哈,吳同學的思路很快嘛。不過,不要急。”李老師笑著說。
停頓了下之後,李老師繼續說:“之前袁理說的沒錯,楊修實際並不是在這個時候死的,而是撤軍之後才死的。正是因為捲入了奪嫡之爭,所以曹操才在反覆思考後最終決定幹掉楊修。因為,楊修家也是名門士族,如果不是因為捲入奪嫡之爭,曹操也不願意就這麼殺掉楊修的。”
這麼一來,楊修之死就和幾個方面都脫不了干係了,而捲入奪嫡之爭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畢竟,仔細翻書,發現參與奪嫡之爭的故事中只有鮑叔牙最終勉強成功的推薦了管仲。
也只有齊桓公這樣的人才有心胸可以接受管仲這曾經拿箭射自己的人。
下課之後,蘇野和吳真實又繼續討論了起來。
蘇野說:“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對。”
吳真實問:“額,哪裡不對?”
蘇野說:“我不清楚楊修怎麼輔導曹植。”
吳真實說:“很明顯嘛,課本上那幾個例子來看,楊修就是曹植的謀臣啊。”
蘇野說:“但是,《三國志系列》和《三國群英傳2》中楊修的智力都比曹植低啊。”
吳真實笑著說:“哈哈,遊戲是遊戲啊。畢竟,程式設計師對這些英雄的理解都是綜合性的。畢竟,曹植的各種文字貢獻還留在各種詩集中呢。”。
蘇野說:“好吧,這樣也有道理。如果我是曹植,看了楊修這屬性,肯定不要他來輔助的。”
吳真實笑著說:“啊哈哈哈,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