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將皮影戲元素製作成電影,它獲得了非常可觀的票房,同時還能被無數人關注,這就會產生下一輪的推動。
比如龍溪村的藤編制品,黎麗在年前就已經入駐了,到現在為止,已經逐漸開始接到訂單了。
藤編產品的款式更時尚、更適應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它就可以重新獲得生命力。
周恆認為,這大概就是這間“當代青年藝術沙龍”能辦成的原因吧,因為順應了時代發展,也順理成章的獲得了年輕人們的關注。
對於“是否要保留即將消失的老舊手藝”,他是持肯定態度,也願意看到這些都在往良性發展。
老藝術沒有隻存在於博物館了,而是存在於年輕人的視線當中,或遲或早,總會有機會散發它們的光輝。
而在這些事情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小石榴也悄悄長大著,一歲九個月,是個滿眼透著靈氣的大姑娘了。
現在她不光會走會跑會跳,還掌握了更多的詞彙,大致上交流已經問題不大了。
小傢伙依舊話不少,整天沒事就找存在感,各種嘮嘮叨叨。
貓咪和大黃狗成了她親密的小夥伴,伴隨著她的成長。另外,“周佳一、周佳二”這兩隻小沙雕崽,已經成年了,也是她的小夥伴之一。
這倆鳥崽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龍溪村,尤其是周恆的家附近,已經被不少遊客們看到過,這也幾乎成了景點之一了。
關於這倆的影片,周恆拍了不少,還特地整理出了系列,從它倆小時候開始,就像講述連續劇似的,一直到這倆長大。
這一帶的環境好了,生態改善,不但春季有蝴蝶潮,其餘季節的自然鳥類也增加了很多。
比如以前出現過的那一群白鷺,已經在這裡安了家,準備繁衍下一代了,不少人都有幸看到過“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名場景。
不過龍溪村的旅遊專案龐大,囊括了周邊六個自然村入內,安保和攝像頭等等都做得很齊全,倒也暫時沒見到來偷獵的。
於是像沙雕崽、白鷺群以及一些平常很難見到的鳥類,都能安然在這裡佇足繁衍,遊客們已經由先前的驚歎,變成現在的習以為常了。
周恆其實也挺喜歡那倆沙雕崽的,可惜那倆似乎認定了小字輩的跟它倆當朋友,認定了小石榴,所以只跟她親近,跟周恆則關係一般般,像是對待長輩似的,有點敷衍。
那跟其餘旁人,當然是更加不搭理了。
周恆忙完了手頭的事情回家,小石榴照例是要到村口去接他,然後小身影飛撲著向他奔來。
貼身的小棉襖啊。
周恆一把抱起了她,舉得高高的,逗得小石榴格格直笑,然後問她:“想不想爸爸?”
小姑娘脆生生的說道:“想。”
一整天都沒看到了呢,哪能不想啊。
周恆有心想多跟她聊天,便問她:“那你今天在家幹什麼了呢?”
小石榴奶聲回答:“我和姐姐打球球。”
如今她已慢慢開始建立語言邏輯,回答問題的字數也越來越多,越是能更清晰的表述一件事情了。
雖然字句可能還會咬字不清,但是表達方面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