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幾個老農在夜色中走了一會,前方便開始隱隱傳來了幾聲狗吠。其實,趙子清的視力已經很不錯了,但還是在走到很近了的時候才免強看到隱藏在夜色中的幾點微弱火光。
在孟詩云的記憶裡,在她生活中所呈現在出來,無疑是代表了這個時代最高層次的物質生活,但是趙子清換上這具身體之後,所見到的雖然可能還不是這個社會生活狀況的最下限,但從這些村民的活中呈現出來的貧窮卻已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此時,幾間簡陋的房屋在夜色中漸漸的浮現了出來,憑藉著比尋常人更強一點的視力,趙子清隱約看到這些房子基本是由一些土坯磚或是石塊堆砌而成,但房頂上卻無一例外的都是蓋的茅草。
那如豆點般大小的油燈火苗散發出的微弱光茫,從那四四方方的小視窗和簡陋的柴門口處透射出來,多少照亮了屋外的些許地方。幾條瘦骨嶙峋的老狗嗅出有陌生的氣息,汪汪汪的吠個不停,在被幾個老農喝叱了幾聲之後,夾著尾轉身逃開了。
趙子清倒是沒去在意那幾條狗,她的注意力放在了這些村民的房子上,這些房子與之前在山區見到的那些房子構造其實都差不多,但有所不同的是,這些房子沒有連在一起,相互之間都融開了一定的距離。
而且這裡的人雖然窮,但似乎都在比較在意自己的隱私,每家每戶門前都用竹子或是樹枝圍起了一個個籬笆院子。幾棵老槐樹和老楊柳矗立在村口的一塊空地上,潺潺的水流聲從一條小水溝中傳出,在夜色中時高時低,在水溝邊上,村民用大石塊砌出了一方又一方的洗滌衣物之類的石臺,還砌有一段供人進出的石階。
趙子清忽然想道,這要是在白天,站在遠處遙望這處村落,再拿上一塊畫板和幾支畫筆,把這個村子的大致形貌勾勒出來,然後再在那幾棵老槐樹和老楊柳上加上幾隻烏鴉和雛燕之類的鳥類,無疑將會是一副充滿詩意的畫卷。
但隨即也由此想到,原來古代那些如詩如畫一般的境地,原來竟是這種現實生活啊,忽然她又想到了那一首也不知傳了多少年代的古詩《絕句》,什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想來描寫的應該就是前段時間那種大雪封天的場景吧,可就是在那種天氣下,魚翁卻依舊乘著小丹跑到江中去釣魚,那絕對不是因為興趣愛好,而因為生活所迫。
原來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很多表面看上去炫麗堂皇的東西,卻是殘酷現實的最真實寫照,只不過讓一些偷機取巧的人添油加醋的掩飾一番後,就成了人們口中的詩和遠方。
心中如此一番感概著,趙子清已經跟著幾個老農來到了村裡,在要分開的時候,幾個老農商量起到底讓這姑娘去誰的家裡,其中一個老農說道:“去我家吧,晚上就讓她跟惠娘一起睡,都是年輕人,總多有一些話說。”
幾個老農都沒什麼異議,相續的各回各家了。
於是趙子清就跟那個老農來到了一座院落前,同樣是那種石牆茅頂的屋子,門前一個籬笆院,院子裡還種著幾棵桃李和楊梅之類的果樹。老農家裡的人有點少,就一個女兒和一個老伴,還有幾個小孩。
後來從老農口中才得知,其實他有好幾個兒子和女兒,只不幾個大女兒都已經婚出去了,而幾個兒子成了家之後都分開過了,現在身邊就還有這個未出閣的女兒了,而這幾個孩子則是他的孫子,小孩子都很隨意,有時在自己家裡吃飯,有時又會在爺爺奶奶家裡吃一些。
老農身邊的這個女兒看上去約模有十八九歲,按這個時代的風俗,其實早就已經到了嫁人的年齡,在見到趙子清之後,她微感詫之後,便向父親打聽這人是誰,當得知是路過借宿的路人時,她倒也沒覺得不耐煩,衝趙子清笑了笑,算是打了個招呼。
趙子清見幾個孩子穿的破破爛爛的——其實,她見到的這些村民,所有人的衣著都很破舊——又是一副面黃肌瘦的模樣,個頭又小,一看就知道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發育遲緩。
趙子清想了想,這樣來麻煩了人家,似乎也應該拿點見面禮出來,於是她把手伸進衣袖裡,系統啟動,隨即便抓出來幾把糖果,分給了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