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玠和杜杲都有些懵了,打生打死大半年的史天澤,怎麼會突然偃旗息鼓,莫非這背後,隱藏著什麼陰謀?
又過了一個月,確切的訊息傳來,兩位兩淮的最高防守者才真正的鬆了一口氣。
北返的史天澤真的退走了,退走的原因,說出來令人有些不大敢相信。
他是回去幫長孫弘進攻燕京的札刺兒了。
簡直要是驚掉人的下巴。
對大宋視若無物公然揮師南下的一方霸主史天澤,居然乖乖的跟著大宋都統制長孫弘去攻打蒙古的一個萬戶。
你到底是哪一邊的?
而長孫弘,你若能調動史天澤,為何放任他在兩淮肆虐這麼久,將大宋的淮河防線打得千瘡百孔,令朝廷耗費了無數人命和天文數字的軍費,你也到底是哪一邊的?
杜杲和餘玠與長孫弘有舊,不過隔著這麼遠也不方便去問話,只能把滿腹疑惑寫進塘報中,上奏朝廷。
可想而知,樞密院和理宗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心中受到的震撼和複雜心情,溢於言表。
賈似道更加堅定了對長孫弘的認識,痛罵此人是個奸詐狡猾之徒,理宗則長長的鬆了口氣,在他看來,甭管長孫弘是好是壞,只要能把入寇的敵人調走,那就是有用的人。
更多的人則議論紛紛,猜測長孫弘這麼做的用意何在,有人說長孫弘是朝廷柱國,可一人抵萬軍,連史天澤這樣羈傲不遜的人都能差遣指使,可見手腕之強悍。也有人說此人必將禍害朝堂,乃不世出的奸雄,不及早解決,早晚成為心腹之患。
說好的說壞的,各有各的道理,但誰也不能就如何處理這位不大聽話的大理王公提出一個好的辦法來,長孫弘遠在北方,與大宋隔著眾多漠南萬戶,就算宋廷想對他做些什麼,也沒有可能。
而大宋樞密院裡的諸位大人,明顯比這些只會嘴上逞強的人厲害很多,他們在經過幾次與理宗的商議後,很快就派出了北上的使臣。
使臣帶著的東西,令聞者莫不大驚失色。
大宋寶佑三年四月二十六,升官為大宋樞密承旨的丁大全再一次出遠門,帶著理宗皇帝的諭旨北上,宣召都統制長孫弘為駙馬,不日赴臨安,與延福公主完婚。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立宋》,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