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收盤了,這周股票賺了1萬4千,微信告訴珮珮了,她沒回我,可能在從上海迴天津的飛機上吧,也許是看見了不想回。
她已經好幾天沒回我微信了,我們最後一次聯絡是星期三8月10號,晚上7點46我問她迴天津了嗎,她回了沒。後來問她在哪兒,什麼時候回來,就不理我了。我是後來在抖音上看她發影片才知道原來她是去上海出差了。
今天早上我發了微信公眾號,是這麼寫的: 在苦難的日子裡,你該怎樣度過?今天看到了雷布斯週年演講影片,談及人生三段低谷的感悟,聯想到自己,現在就處在人生低谷,被感情的事情糾葛,愛而不得很是痛苦。直到昨天無意中看到她發的這首《不打擾才是最後的溫柔》,我突然釋然了。的確,感情的事情是要看緣分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不可求,我又何必苦苦糾纏。感情的世界裡是有一架天平的,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東西撐起對方的需求。人家需要的是能讓她仰視的男人,我是否有足夠的資本讓人家仰視。只是想著在生活上關心一下,提供一下幫助,但人家不會需要這些,沒確定關係前不會讓你走進人家的生活。這只是術的低的層面,真正應該追求的還是道的層面,是能給人家覺得能夠託付終身的信心。有時候還是太遲鈍了,我能夠看得清產業趨勢,能夠大概看出一隻股票的走向,感情的事情卻看不清楚,也許是感情的世界更復雜吧。
我和她認識1年多了,2021年7月15日加微信,7月20日第一次見面,8月22日確定關係,10月12日分開。22年2月21號重新取得聯絡,4月29日分開,5月13號被刪微信。8月4號重新加的微信。
現在發微信她基本不回我了,我就經常登陸抖音,看她線上,就看著她。我也不喜歡看什麼短影片,剛註冊抖音的時候,她問我,整這麼多號,你不累是吧。我實話告訴她,以前我是挺排斥這個的,但你喜歡,我就想嘗試一下。她說,你說這個你自己信嗎,開國際玩笑了。我辯解道,我這是這麼想的,這有什麼可開玩笑的。並把朋友頁截圖給她,告訴她朋友只有她一個。感覺她現在對我缺乏基本的信任,覺得我說什麼都是在迎合她,但我真的沒有。
我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迴天津,問她她也不說,我只能點選她頭像,看她IP屬地還是顯示上海,說明她還在上海。
有的時候真的在懷疑自己這個堅持是否有意義,但是愛一個人就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能否得到人家的垂青,取決於你為什麼愛她,愛的有多深,願意為她付出多大的代價。
在婚姻和愛情中,看起來經常是人們遇到的問題影響到了感情,尤其是動不動就想用分手或離婚來解決問題的人,更是容易這樣認為。而實際上,每對愛人都會遇到問題,未來會幸福還是會分開,並不完全取決於人們遇到的問題,還取決於人們對問題是如何歸因的。
一類人在感情遇到問題時,容易歸因為自己“找錯人”了,認為自己的愛人不是一個適合自己的人。既然是找錯人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只有換人,分手或離婚。所以,這類人容易用換人的方式來解決感情中遇到的問題。
這個歸因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一個怪圈:換人後,再次遇到問題時,還容易歸因為“找錯人”,解決的方法還是分手或離婚,然後再找一個,開始一個新的迴圈。
一位婚戀專家分享過一個他們在離婚率上的研究,他們發現了一個規律:結婚的次數越多,離婚率越高,直到第八次結婚,離婚率才會下降。
這可能是因為結婚的次數越多,越容易讓兩個都是習慣歸因為“找錯人”的人結合在一起,在遇到問題時,雙方都習慣了用“換人”來解決問題,離婚的可能性當然越大。到了第八次婚姻,很多人就已經到了生命終點了,沒有時間“換人”了。
傾向於歸因為“找錯人”的人,即便不想著換人,也容易去改變對方,讓對方變成自己理想的愛人,而這正是很多人在感情裡痛苦的源泉。改變和“影響”有本質區別,“影響”不會令彼此痛苦,而改變會。
另一類人這樣看待感情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呢?也許是我還沒有學會跟真實的對方相處。怎麼解決呢?當然是學習如何跟真實的對方相處,也就是成長自己、調整自己,而不是改變對方。
歸因:不會跟對方相處
這類的愛人也會遇到問題,但每一次遇到問題,都是瞭解真實的對方—成長自己—學會跟對方相處的機會。所以,同樣是迴圈,但這類人在迴圈中得到了成長,感情中的問題會越來越少,關係會越來越好。
“找錯人”還是“不會相處”?一個是向外歸因,一個是向內歸因;一個要求外界改變來適應自己,一個願意瞭解外界,進而改變自己來適應外界。也許在愛情裡,一個人容易幸福還是不容易幸福,區別就在於自己遇到問題時的一念之間:是向外歸因還是向內歸因。
人人都想要生活幸福,但幸福的生活不是別人給予的,幸福的生活往往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是源自內心有足夠的愛的能力,外在的世界只是內心投射和創造的結果,幸福先是在自己心裡的。自尊,不是跟別人要來的。只有靠自信心的累積,才能像磐石一樣堅硬,而不是像玻璃一樣脆弱!就像成功的人先是有一個成功的內心,然後,再慢慢地把它展現出來一樣,幸福的人先是內心有愛的能力之後,再慢慢地把它展現在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