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童子的話,楊彪雖是皺著眉,可心裡卻是感慨的。
往常的那些祭文,固然是肅穆,可某種程度來說,五百年來的所有祭文,只怕都比不得這一篇祭文。
只是……換一句話來說,禮就是禮,禮不可廢啊……
此事,還真是為難了。
倒是這時,陳義興道:“楊公……”
他說話的時候,蔣學士和劉學士居然都情不自禁地道:“楊公。”
楊彪抬眸,卻依舊感覺那正氣歌,還在自己肺腑之間迴盪,他看著諸學士,略顯驚愕地道:“何事?”
眾學士異口同聲道:“吾等倡議……”
倡議?
楊彪這才意識到了什麼。
是啊,固然這祭文不合符禮法,可一碼歸一碼。
天人閣是這大陳朝學子的最中心之地,可天人閣的規矩是不管外間事,就算陳凱之惹了麻煩,或者說是爭議,天人閣自然都不能過問。
可是當有文章送到了天人閣,那麼就該以文章論文章了,無論這篇文章惹來了多大的麻煩。
而現在,幾乎所有學士都異口同聲的倡議,這是極稀罕的事。
楊彪神色淡淡道:“這篇文章乃是祭文,可是以祭文而論,此文可能引來爭議,諸公的心裡可有數嗎?”
是啊,這是祭文,偏偏卻完全沒有祭文的格式,楊彪依舊認為學士們能夠慎重考慮。
那性子素來風風火火的蔣學士,此時一臉風淡雲輕地道:“若不薦此文,老夫這輩子的詩書,豈不讀了也是枉然?”
陳義興等人紛紛點頭。
“既如此……”楊彪倒沒有再遲疑,便道:“那麼,老夫也倡議吧。”
也就是說,全票透過了。
此時,楊彪正色道:“此文蕩氣迴腸,大氣磅礴,僅以此文,足以光耀萬事,老夫倡議將此文薦入地榜,諸公既然都同舉,那麼也就沒有異議了,擇吉日,議定吧。”
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卻彷彿渾身都輕鬆了起來。
這文章雖是違背了祭文的規矩,可……對於他來說,是對的事。
…………
現在這件事的主人公——陳凱之,顯然已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沒有花多少時間,朝野內外都震撼了。
幾乎所有人都在議論著這正氣歌,便連京兆府,現在已為之頭痛不已。
天子腳下有壞人啊。
有人為了這正氣歌的爭議,爭吵不休,有人說祭文只要表示追思即可,正氣歌驚天曠古,僅以此文,足以告慰忠義候在天之靈,也有人翻出故紙堆,拿出《禮記》來,祭文不是這樣寫的,這一場祭祀會觸怒亡靈。
於是,吵得面紅耳赤,然後,吵不出結果,就打將起來了。
其實這件事的最大爭議,並非在這正氣歌,而在於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