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便沒人敢輕易的拖人後腿了。
楊彪在濟北兜售的國債,頗為成功,正因為如此,這些國債,才換來了銀子,銀子又換來了自各國運來的無數糧草,以及各個工坊裡日夜趕工來的軍靴、軍服、皮帶、鐵壺、彈藥、火銃、火炮,以及行軍的帳篷、藥草甚至是諸多的牛馬。
在新兵操練之後,接著便是戰術和技能的操練,緊接著,在關中,戰爭的陰霾已經落下,很快,便有快報傳來,西涼國已開始集結大軍,胡人動向也開始變得可疑起來。
顯然,胡人被大陳的討胡令惹怒了,根據錦衣衛的奏報,有一批胡人已經率先進入了西涼。
而現在……最難受的,反而是各國在洛陽的使節。
他們是極尷尬的。
一方面,各國朝廷很默契的觀望著風向,他們並不願意勞師動眾,因為即便和陳軍一起拿下了西涼,這西涼也並不與他們接壤,此時討胡,並他們有百害而無一利。
另一方面,而從蜀國傳來的訊息,卻最是尷尬。
蜀國在漢中的叛軍公開打出了旗號,這叛軍的首領叫王建,原是個燒炭的工人,因為不堪壓迫,舉旗造反,很快,叛亂便瀰漫到了三郡十九縣,附從者有兩萬多人。
這樣的叛亂,在各國都不鮮見,即便是大陳,這樣的叛亂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蜀軍自然如從前一般,開始鎮壓。
以往這些人,要嘛最終選擇了招安,要嘛,便被絞殺,而他們的訴求,也極簡單,不過是殺官而已。
只是這一次,這王建竟公然打出了迎大陳皇帝入蜀,願為先鋒討胡的旗號。
這訊息一出,送至洛陽,頓時天下震動。
其實,明眼人都明白,這王建不過是最正常不過的叛賊,之所以打出這樣的旗號,不過是因為走投無路,知道遲早被蜀軍絞殺,遲早敗亡而已。
可單憑這叛軍打出的旗號,顯然也可看出,王建這樣的叛賊尚如此,可見大陳皇帝在蜀國頗得人心。蜀人們並不願被徵丁去剿賊,寧願去討胡。
看似是匪首王建狡詐,抓住了蜀人心裡的痛處,而問題的本質,還是人心之變。
蜀軍進剿的越狠,則越說明了他們外殘忍內,寧願絞殺叛亂,也絕不敢觸碰胡人。
陳凱之得到了訊息,也只是微微一笑置之,他心知,王建喊出什麼口號,這蜀軍也絕不會輕饒他,可管中窺豹,卻也能看出各國的人心,已開始出現了鬆動,只怕天下各國的人心,已開了一個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