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你越說我越糊塗,怎麼會在官府手裡的?”沈琳有些不明白了。
“格格是這樣的……”
小湯山鎮的鎮中心,一向繁華熱鬧,不過,人家官府方面,覺得,可以把鎮的中心擴大化。
因此,便向西邊延伸了一大半,據芝麻細心打探,其實有幾家店鋪後面,還有泉眼子,不過,並不多。
那時候人家的規劃是打算把西邊這兒走精品路線,所以,那些鋪子是由官府統一營造還有裝修的,業權呢,全部在官府手上,而且只有六年為一期。
還需要人家來招標。
芝麻說到這兒的時候,沈琳覺得,官府哪兒會不會有穿越同仁啊??
畢竟這太現代化了。
不過,沈琳又覺得,倘若真有穿越同仁的話,那麼現在不至於搞成這樣,畢竟肯定還有後著的。
果然,聽芝麻說下去,才知道是別有內情的,自己果然是有些杯攻蛇影了。
前一任的縣令的大舅子,是個大商人,這方法,是人家想出來的,人家想的是壟斷。
畢竟,商鋪街道想要熱鬧,靠的是人流,人氣。
新的商鋪,你想要有人流,鐵定要一定的花招來帶動的。
應該說,人家的想法是對的,倘若康熙已經命人在這兒建行宮了,那麼,這兒的人氣自然是爆棚,可惜,那大商人生不逢時。
時機不對,因此便導致失敗而告終。
那時候,人家拍賣前六年的價格其實是挺划算的。
頭一年的價格是免的,相當於,你買五年送一年。因此,那時候商鋪是在第一時間全部給拍了出去。
可問題是,小湯山鎮中心,人家該有的鋪子全部有了,本來靠近東邊,就是附近有幾個村子,是鎮中心的主要客源。雖然西邊也有村子。不過,西邊的村子離鎮中心太遠了,因此。人家去村子附近的鎮子上買,壓根不會來小湯山鎮這兒買。
哪怕來,也是一年一次,或者幾年一次。比方說,正好要走親戚啊。或者親戚家有紅白事,順便看看,消費能力真不高。
人家看商鋪開了,那東邊的村子的村民也過來看了。發覺,西邊的商家和東邊的商家,很多商鋪全是一個東家嘛。
價格也一樣。你說在價格一樣的前提下,咱非得跑西邊來幹嘛?
這不是和腳力過不去嗎?
有的時候買得東西多了。人家還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那豈不是更加浪費自己的人力?
因此,沒過幾個月,西邊的商鋪便打算降價銷售,可倘若是東邊沒有的鋪子人家降價銷售,自然是可以的。
可有些是東邊也有的,人家客戶就不幹了。
這年頭的百姓雖然沒有維權意識,官府也不設定315啥的,不過,人家也不是壟斷的,不買你家,咱可以去買別家。
開了兩家的東家慌了,本來客人就不算多,現在再跑,因此,人家便想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