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入股的條件還算是比較嚴苛的。
首先,你得不能欠戶部賬。
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欠,只是欠多欠少罷了。
雖然在康熙末年,四爺有帶著十三十六追討過,現在還是有追討,不過,效果真是很一般。
以前倘若有追回來七八成,後來一些人,又陸陸續續的借。
反正人家也習慣了,年頭借銀子,年尾還。
有些聰明的,便在戶部借了銀子然後拿出去放高利貸。
四爺正是看中了這點,因此,才在海運的事宜之上,特別註明了這條。
還列明瞭,整個家族有一人借了銀子,還沒歸還的,不好意思,海運你家沒了份。
倘若海運搞起來了,你家族的人又有人來戶部借銀子,行,咱借,到時候所借的銀子從你們的本金里扣。
打個比方,你家族出了三萬兩投入到海運裡,在貨物沒賣回來的時候,你們家的任何一個人來戶部借銀子,好,借一千兩,以後便從本金里扣一千。
也就是說,倘若海運的利潤是五倍,扣除一成的費用,那你們本來應該得十三萬五千兩,可是現在不是了,變成了十三萬五百兩,整整少了四千五百兩!
應該說這點推出的時候,很多貴族和當官的家裡都是反對的。
可問題是,四爺是誰啊,他又不是康熙,現在是雍正朝,他說了算。
康熙哪兒,雖然有些大臣或者王公貴族去說,可康熙說了。現在是兒子當家了,你們和坐龍椅上那位去說。
你們沒看見,咱都不上朝了嗎?
再說了,你都是外債,參加什麼海運啊,萬一虧了,你這不是得賣樓賣田賣兒賣女嗎?
這下子。把人家王公貴族堵得說不出話來了。
原本人家是想著。反正搞海運,只要他們向戶口部了銀子,那麼。到時候有了賺的,去戶口歸還,虧了,自然是把欠條還給戶部。
對他們來說。那簡直就是無本生意,誰不願意幹。誰是傻子了。
可現在,好像壓根不能如此操作了,因此,一些人家便有些糾結了。
這個海運。咱到底是加入呢還是放棄?
加入的話,風險得由咱們自己來承擔,可是放棄。到嘴的肥肉就這麼飛了,誰受得住啊。
因此。京城的很多貴族家的蠟燭整晚都沒有滅,家族中的男丁,全部在一致熱烈的討論是否到底要參加。
基本大家商討了一晚,第二天全部成了熊貓,結果都差不多,那就是看情況,再下單。
反正總股本有五百萬兩,向京城的貴族,朝臣們開放有三百萬兩,還有另外兩百萬兩是對民間開放的。
咱就看入股的人多不對,到時候再說。
就在大家還在觀望的時候,大公主的婆婆他們家,從烏拉那拉家分家了。
烏拉那家是個大家族,大公主的婆婆是嫡支中的三房。
現在的分家,基本分得比較細了,除了嫡支和旁支分開,包括嫡支的幾家人,也分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