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晝的他的船隊到了江南後,一部分商家自然是卸貨,另一部分的,是跟跟著弘晝北上。
本來簡王的意思是要讓弘晝走大運河,一來是方便,二來是安全。
弘晝則是覺得上貨下貨太麻煩,還不如直接還是海運。
簡王聽了,便讓弘晝把他家的那些貨給卸了下來。
簡王是覺得,這麼多船,一股腦兒往京城運,不是件什麼特別好的事,價格未必能抬太高。
還不如把好的商品屯積起來,自己的鋪子先把一些中等,次等的商品賣了。
反正很多人都不懂這東西,只要包裝得好,誰知道哦。
弘晝出海,怎麼著也得明年了吧?
等明年人家出海了,別家也賣得差不多了,咱家再賣,雖然會有些風險,不過,風險和利潤那可是等同的。
弘晝哪裡知道人家的心思,他是個壓根不會做生意的主兒,反正簡王家的貨物是人家自己的,人家有權這麼做主。
像別家那都是一起出銀子,屬於貨物一起,那全部是等朝庭賣出後,到時候給人家銀子。
而簡王家的則是有部分的貨物回來,人家有掌櫃鋪子同去,採購了幾船南洋的東西回來。
這也是人家能特殊操作的原因了。
不過,弘晝也是個聰明的,那就是在南洋採購的時候,便把全部商家的掌櫃給召喚了過來。
問問人家,大家準備進些啥貨。
等摸清人家準備進啥貨了,便運用了優先採購權,那就是,倘若是咱朝庭採購的,你的量不能比咱們大,而且不能往長江以北銷售。
弘晝手裡有大筆的銀子,再加上那時候朝庭拿來貨,全部都清空了,所以。他得買些東西回去,一來是保證船平穩。
因為越是重的船,越能經得起風浪。
二是得讓大家賺錢啊!!
他不會做生意,那集思廣益總行吧?
現在多的是會做生意商家的掌櫃。咱跟著人家跑總行吧?
當然了,為了保證大清皇室的顏面,貴族們的利益,弘晝也只能下了那個採購優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