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之所以和兩個孩子這麼說,倒不是故意嚇二人,想難倒二人,而是事實。
本來他們身為皇孫,一個是皇孫女,雖然四爺是答應,會讓思思嫁給扎拉芬的兒子,至於哪個兒子是待定。
可問題是,沈琳算了算,倘若四爺也是按照歷史上的逝世時間,哪怕是晚死幾年,思思的婚事恐怕要落在下任帝王上了。
四爺這兒能順心些,倘若下任帝王說要把思思指蒙古去,誰敢抗旨?
至於永瑛也是,娶個蒙古媳婦那也是指不定的。
畢竟現在弘晝在西北打仗,四爺有和沈琳說過,倘若因為政治需要,弘晝有可能會和蒙古聯姻。
要麼是弘晝上,要麼是永瑛上……
沈琳一聽,那叫一個鬱悶啊,那時候真想和四爺說,真要上,能不能你上啊,怎麼著也是你位高權重不是?
更何況,你身為帝王,你不為大清犧牲,難道還要兒子犧牲嗎?
蒙古女人進了宮,不就是個擺設嘛。
再尊貴的出身,也敵不過宮裡的幾人不是,這樣才不容易出亂子啊。
實在不行,也可以弘晝上,你說永瑛才幾歲,他聯姻,你特麼滴不嫌丟臉自己也嫌丟臉好麼!!
再說了,永瑛那是嫡長子,然後娶個蒙古媳婦?
不是說自己不喜歡蒙古女人,而是你看看容月,人家還只在蒙古生長了幾年了,就這樣,倘若是土生土長的……
更何況,蒙古的姑娘喜歡遼闊的草原,人家更加喜歡自由,你讓人家關在四四方方的院子裡,人家能適應嗎?
最重要的是,能和思思處好關係嗎?
雖然心裡有很多的腹誹,不過,沈琳倒還是積極讓孩子們做著準備。
本身。滿漢蒙三門外語是必須的,之前弘晝去了西北,兩個孩子是積極向上的,立即要求要學藏語了。還說要學習風土民情,特別是永瑛,說長大了,倘若他阿瑪的那個仗還沒打完,他可以去當繼承者。
至於南洋語。則是後來新增上去的。
兩個孩子一聽,覺得沈琳的話太有道理了。
你想啊,萬一出航或者回航的時候,誰掉海里呢,咱得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