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和尚進的曾經是年羹堯在西北的府第。
應該說,四爺好僧好道這事,是人都知道,一開始人家探子覺得估計年羹堯也是效仿四爺吧。
不過,細細一打探,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年羹堯已經死了,人家探子那時候是想,會不會給年羹堯唸經超渡啥的。
雖然人家來西北,純粹是來建廟的,不過,萬一人家在京城本來就有交情,人家是順便想來賺點外快呢?
可隨著探子的深入,越來越感覺不對勁。
其實探子是沒資格評論啥的,因此,人家把看見的一五一十的全部記錄下來,然後每天發到京城。
四爺看著密探來的信件,不由得慶幸,年氏死了,要不然,他都有種衝動,想掐死年羹堯和年氏了。
倒不是說年羹堯叛國,而是他確實和西藏有往來。
其實西北的戰亂,是早早能平定的,只不過,他們雙方都為了撈好處,所以一直還戰著。
年羹堯是覺得,他還沒撈到他想要的官職,因此,一直有放水給人家。
至於人家和尚,則是來往兩邊撈好處,畢竟戰場上,西北地區,有和尚,有喇嘛也很正常。
至於人家和尚,也是在發戰爭財。
畢竟一打仗,來寺廟上香的,搞什麼長命燈,長壽燈,或者人家死了,幫人家的子孫點福壽燈的人也很多,簡直像搞批發似的。
對於寺廟來說,人家巴不得打仗呢。
其實很多的寺廟,人家已經違了當初的目的,雖然有些和尚的心還是想著如何幫善眾。但畢竟這部分只是少數。
更多的和尚,想著如何從信眾,善眾哪兒撈錢。
四爺的想法是,把人家寺廟的和尚連根拔起,然後把人家醜陋的心機罷在眾信眾面前。
在四爺的想法裡,那就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沒有灰。
可十六也知道。這壓根不可能,反而會被人家寺廟的人利用。
四爺的名聲本來在民間就不怎麼好。
雖然要比歷史上的四爺名聲要好些,畢竟。現在四爺沒有逼父弒母,可是,四爺為了百姓的利益,還是動了貴族圈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