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在養心殿裡也和一些親信大臣們在商量,參會的人員有十六十七,弘時弘曆,弘瞻,幾個鐵帽子親王,還有像張廷玉,六部尚書。
應該說,這算是個尷尬的話題,十七有和弘瞻說過,弘晝是你親兄弟,你無論怎麼說都是錯的,所以最好保持沉默,因此,弘瞻只是低著頭,同低頭的還有張廷玉。
張廷玉一向不說話,人家乾的活,那就是雍正說什麼,他做什麼,別的,全部不說不參與。
而那些鐵帽子也好,六部尚書也好,基本還沒怎麼反應過來呢。
你想,四爺把他們叫來,告訴他們這個事,然後讓他們給他一個方法,他們沒地兒找人商量啊。
一向,他們都是找幕僚,或者問下面的人,給十來種方案,然後,他們再選一種。
更何況,出兵鬼子國,哪是件這麼容易的事。
當然了,這最主要還是和兵部和戶部有關係,可倘若你說和別的四部沒關係,也不能完全這麼說。
好容易西北不打了,海運哪兒又賺錢,大家不是應該想著怎麼撈錢麼?
想想西北哪兒打仗的時候喲,雖然海運的銀子是源源不斷的賺進來,可六部還是過得挺艱辛的。
今年好容易過了一個肥沃的年,特麼滴,又打……
至於兵部尚書則想的是,倘若和鬼子國哪兒打,首先,得擅長水戰的吧?
以前康熙收復臺灣的時候,有施琅,可是。後面的水師,不是他說,還真不行。
後來弘晝搞海運了,水師才算又恢復起來,可擅長的,真不多,哪怕現在的水師的所有兵ltd。也算是和漕幫混合了一起。屬於官養十分之一,另外的十分之九,全是那些富商們養著。
更何況擅長水戰的。嚴格來說,那全是弘晝的嫡系,至於西南哪兒的兵你想調,也調不了啊。人家一個藉口過來就說不會水,你總不能把人家往水裡丟。試試人家是不是會水吧?
至於蒙古哪兒更加借不了兵了。
至於戶部尚書想的則糧響了。
西北戰爭之所以能打贏,完全可以說是海運賺的錢,誰叫弘晝願意不較名聲的去坑人家錢呢?
現在朝堂上,誰願意去啊!!
弘時?弘曆?
那還是算了吧。在戶部尚書看來,在向人要錢這方面,弘晝那才是四爺的親兒子。至於弘時和弘曆,那是繼承了康熙爺仁慈的性子。
因此。六部尚書都把頭埋得那叫一個低。
可以說,養心殿基本是弘時和弘曆在對弈。
弘時的意思是先搞清楚是怎麼回事,他是不相信弘晝會造反,最重要的是,指不定弘晝只是幫大清在開拓疆土呢。
雖然弘時心裡也是很反對的,不過,他的幕僚也和他說了,咱對顯示出咱仁慈的一面來,你想,萬一咱對弘晝下手了,給皇上的印像是殘害手足,那就不好了。
雖然四爺自己也有過殘害自己的手足,可對四爺來說,他對付的是他的敵人,而現在自己對付的是四爺的兒子,那對四爺來說,完全就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