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0年。
庚子,秋。
大楚皇帝項燕然御駕出征丹陽,平叛吳王項弼,不豫。歸金陵,一月之後,薨。
皇宮內。
眾大臣、眾妃子和太監們在龍榻前伏地,嚎啕欲絕,哭聲一片。
“大楚皇帝項燕然。
遺詔曰:
朕,自親政以來,敬天法祖,以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夙夜孜孜,寤寐不遑。而畢生夙願燕然歸勒,志願未竟,不無微憾。
今太子項天歌,十四歲年少初成,勇武精進,有太祖遺風,命即大楚皇帝位,勤勉國政。
命太尉李榮、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肅、驃騎將軍楚天秀、九卿少府謝安然,為五大輔政大臣。凡朝堂大事遇爭執,五臣共商議,以多者為決。
待少帝年十八歲,五大輔政大臣,歸政於少帝。
九卿以上諸臣,各持遺詔一份,欽賜!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蔡和大太監抹淚,宣讀先帝遺詔。
眾三公、九卿大臣們這才紛紛拆開自己手裡的一卷詔書,相互對照,跟蔡和所念遺詔,毫無差池。
但是他們心裡還是很震驚。
皇帝遺詔裡一共選了五名輔政大臣。
三公在輔政大臣之列,這自然不奇怪。
他們都是五六十歲,到七十餘歲之間,屹立朝堂數十載的資深老臣,在朝堂內外威望極高,都是派系領袖。
唯獨,小昏侯和謝安然,年紀輕輕二三十餘歲便闕升九卿之上,為少帝的輔政大臣。
他們兩個比其他大臣差了三十餘歲,便位居九卿之列,身為少帝的輔政大臣。
這在整個大楚皇朝,都是極為罕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