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到大管事一臉肯定的表情,又不像是弄錯了。
咋回事呢?且行且看吧!
“把船划向這邊——”她指揮著那幾個負責划船的“小媳婦”喊道。
那邊?那是瀑布的一角啊!我更加疑惑了。
常言道“瀑布之下,必有深潭”,這個不知名的瀑布下是一片約千平米的水灣,按照大管事的指示,船先是橫穿這片水灣,然後朝著瀑布的一角劃去。
越靠近瀑布,水的衝擊聲越大,到距離不到二十米的時候,那聲音簡直是震耳欲聾,所有人連忙捂住了耳朵。
這時候,我突然看到大管事所指的地方有一個山洞,黝黑的洞口若隱若現。山洞不算大,僅僅比我們的船身大一點,而且三分之二的都被飛瀉而下的瀑布遮住了,所以遠遠的,即便是我這種視力超好的人也看不出來。
“小哥哥——”靠近瀑布約十米的時候,大管事遞給我一件雨衣,同時令其她人都披上雨衣。伴隨著一陣飛瀑之下衝擊的巨響,就好似變魔術一樣,船駛進了瀑布內。
又是山洞!
這條山洞並不算寬,四壁也十分平緩,看著倒像是人工挖出來的。
“愛雅——你們是怎麼發現這麼隱蔽的山洞的?”
我還是忍不住問起大管事。
“小哥哥,說起來話就長了……這其實是一條盜洞……“
盜洞?我瞬間想起了古董李,那還是上一次從寧夏回去的路上,因為路途無聊,他給我講了很多關於古董文物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古墓。
如果單純算起來,從商周到民國這三千年裡,帝王貴胄的大墓何止千萬,因為自古墓室被稱為“陰宅”,直接和“陽宅”——也就是死者的子孫後代的興旺有直接關係。
風水學我不懂,總之當時聽古董李話的意思是,這墳地的選擇極為重要。
差不多也是從商周時期,人類社會上就出現了一類見不得光的職業——盜墓。
對於盜墓的,有很多劃分標準,包括地域劃分和身份性質劃分。
按照盜墓者的身份性質,又分為“官盜”和“民道”。
顧名思義,“民道”泛指民間的各類盜墓賊,他們或父子搭手,或叔侄聯合,都是藉著夜色偷偷行事。這些人盜的基本都是小墓。
“官盜”就比較牛叉了,歷史上有幾夥很有名的“官盜”:
最有名的應該算是三國時期曹操設立的“摸金校尉”,這名字說起來好聽,還“校尉”——其實就是專門負責尋墓盜墓的,目的是供應軍資。
比曹操更早的還有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據說他是發丘的祖師爺,曾把已經下葬了的楚平王從墓中挖出來,鞭屍三百,棄之荒野。
伍子胥之後,比較有名的就是霸王項羽了,他盜的墓便是秦陵,只可惜沒有成功
再後來就是唐朝的黃巢,他也糾結了幾萬人堂而皇之地挖掘之前帝王的陵墓,可惜兵敗如山倒,黃巢起義失敗後,這支“官盜”大軍也消失在了歷史舞臺。
最近的官盜大亨就要數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孫殿英了,他用火藥炸開了慈禧的墓,炸開了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