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同他們一起入塞的,還有龜茲、尉黎、樓蘭三國送來的‘犯漢之官’,差不多有三五十人。
但,最引入注目的,還是匈奴使團帶來的馬車。
整整二十餘輛馬車,裝載著滿滿的金器、銀飾以及珍寶珠玉。
其重量壓得車轍深深陷入路面,車輪嘎吱嘎吱的響個不停。
每到上坡,便需要十幾名奴隸牽引,方能動騰。
及至玉門,匈奴人便開啟了這些馬車上蓋著的帆布,露出其中所裝載的物事——金燦燦的金幣,充滿異域風格的美玉,雕琢的宛如水晶一般剔透的珍寶,以及精美至極的各種銀飾。
一時間,整個玉門塞下都是珠光寶氣,耀的人眼睛都花了。
城樓之上的商賈士民,見到這個情況,都是目瞪口呆:“這匈奴人,怎麼變得如此闊綽了?”
而張安世見此情景,也是感慨一聲:“論起搜刮的本事,匈奴人一騎絕塵,天下無雙也!”
想都不用想,這些金幣銀飾珍寶珠玉,肯定是匈奴人在大宛掘地三尺找出來的戰利品。毋庸置疑,這些珍寶身上,必定沾滿了無數大宛人的血淚。
恐怕,匈奴人已經將大宛人過去十餘載的積蓄以及其在絲綢貿易上的利潤,都給挖出來了。
不過……
這與漢家何干?!
張安世於是滿臉笑容,帶著部下,親自出城相迎。
“匈奴使者哲昂,再拜大漢車騎將軍張公!”正使是匈奴王族成員,也是先賢禪的堂弟,哲昂:“奉我主單于之命,小使特來向將軍請罪!”
接著,他便奉上了一份禮單以及一封匈奴國書。
張安世輕笑接過來,看了看其中內容,便喜笑顏開,上前扶起哲昂,道:“貴使遠來勞頓,還請入內休息!”
這匈奴人,真是給足了他與大漢帝國面子。
國書之中,不僅僅全盤低頭認錯,更送來向鬱成城百姓賠禮、道歉和撫卹的金銀珍寶。
足有金幣一萬枚,銀飾千件,更有寶玉、瑪瑙等千餘件,價值不可估量。
至於為何這些東西不賠給鬱成城百姓,反而送來玉門關?
匈奴人不說,漢家也不會計較。
畢竟,上國還是要有些度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