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是劉病已> 第八十一章:義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一章:義倉 (1 / 2)

人世間,天災人禍難以預料,糧食儲備不可小覷。

西漢賈誼說:“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論積貯疏》)積聚儲存糧食,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普通老百姓也懂得“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所以自古及今都要儲糧備荒,古時朝廷或官府無暇或無力顧及,於是就有了“義倉”的設定。

義倉是舊時地方上民間儲存糧食以備賑災自助的糧倉。從老百姓捐糧互相救濟而言,叫義倉。古時老百姓五十家為一“社”,由於倉庫設在鄉間閭巷,由“社長”管理,所以也叫做“社倉”,這是從糧食藏貯地而言,糧食數量不多,就在祠堂廟宇儲藏;數量多裝不下,就只能建造專門糧倉來貯存。

但漢室漢宣帝創立的義倉又有所不同,前世漢宣帝創立之義倉是平衡地區經濟之舉,少府與大司農定期根據各地鹽鐵衙門官署的彙報,調運各種生活用品到各地,所以在漢室除了大災之年外,很少有人在漢室境內囤積物資準備漲價,因為少府和大司農一旦得到訊息就會馬不停蹄的運送物資到當地,平息物價,之後當地官府會把你的人頭砍下來,以正視聽,平息民怨。

霍光聽完天子欲蓋彌彰的話語,便明白韓增只是一個擋箭牌,而天子本人也拿不準主意,就把韓增推了出來,看看群臣們的反映。

霍光看了一眼韓增,發現韓增沒有一點點的情緒波動,深得他老子韓說的真傳,歷代韓家和劉氏天子的關係便極為密切,甚至在孝武皇帝時,衛霍兩家在天子心中的地位,都要排在韓家之後。

在看看在天子身旁的霍山,霍光就深深的嘆了口氣,如果霍山有韓增的四分權謀功夫,自己也可以頤養天年,急流勇退了!!!

霍光想到這裡不由得又嘆了口氣,站了起來向上方主位上的天子拜道:“敢問陛下,這一倉庫定為何名?歸誰管理?除賑災外是否有其他用途?”

聽到霍光的提問,劉詢知道自己的欲蓋彌彰是沒有辦法逃過霍光的眼睛,到不如正大光明,劉詢想到著便開口說道:“朕將其定為義倉,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正所謂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右國頌,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本身就是大義之舉!!”

“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

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石。

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

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餘千五十。

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

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此農夫所以常困

而義倉就是解決民眾之困苦,但義倉並非僅是如此之用途,天下郡國黎民生存之艱苦,還要負擔徭役之苦,保護四民,乃朕之責任,所以韓卿想朕之所想,才萌生這一念頭,為天下蒼生想出這一利民愛民之法!! ”

(其實漢室老百姓並沒有後世過的那麼開心,就按劉詢剛才的話說,農民五口之家的全部糧食收入大約值4500錢,扣除十一之稅、口糧、祭祀、衣服之後,不僅沒有盈餘,還虧空450錢。即便按三十抽一算,還是虧150錢,免稅也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