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結束,整個祭祀過程都很正常,即未出現什麼神蹟,也沒什麼祥瑞。
這讓隨行的幾位列侯,有些詫異,肚子裡本來打好的腹稿,生生的嚥了回去。
劉詢掃了一眼那些有異狀的貴族大臣,嘴角露出微笑。
祥瑞作弊這種事情,劉詢今後,不到關鍵時刻,不願意再玩了。
連西方人都知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作為自古以來的世俗政權,劉詢可不想把漢室搞成一個神神叨叨的國家。
而且,祥瑞那種事情,只適合在弱勢的刷聲望。
大權在握的時候,祥瑞也好,災厄也罷,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至於封禪什麼的,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劉詢更是半分興致也沒有。
祭祀結束之後,劉詢的車駕直接返回了建章宮。
但是,並沒有因為劉詢返回長安,朝臣們就結束爭論,反而,整個本始元年的十二月,長安就像個戲院。
一個個劇本,不斷上演。
朝野上下,就開始炒作鹽鐵令的事情了。
大家的焦點就是,這個鹽鐵司該歸誰管!
在這個事情上,丞相府跟少府打破了狗腦子,將官司一直打到了劉詢面前。
當今之世,鹽鐵之利的龐大,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的到。
在利益面前,朝野各派迅速站隊,涇渭分明。
看起來,霍光作為顧命大臣,無可爭辯的成為列侯功臣集團的旗幟人物,似乎贏面更大。
但很可惜,最後的結果,讓人掉了一地的眼鏡——假如他們有的話。
少府成功的笑到了最後,將鹽鐵司納入其掌控之中。
而此事的最終結果,也讓劉詢心裡感到害怕。
雖然說,鹽鐵司歸入少府掌握,這是意料中的事情。
但列侯功臣集團敗的太快了!
劉詢甚至還沒站出來調解,他們就一潰千里,甚至不少人乾脆舉起了白旗,向少府投降了。
在表面上看,霍光為首的列侯集團的潰敗,似乎是因為東宮上官太后先後召見了霍光為首的群臣訓話,擺出祖宗規矩和傳統的大義,迫使列侯集團自己認輸。
但……
政治上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
太后訓話,列侯文官集團就乖乖認輸?
顯而易見,很多人,甚至說是絕大多數的貴族勳臣,都不希望,丞相府的手伸的太長,丞相的權力太大了。
霍光這樣的人,要是再掌握財政大權,可以隨心所欲的施政。
那別人還玩個毛啊,霍光立刻就能成為漢室的伊尹、周公,權力凌駕於一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