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是劉病已> 第一百二十二章 :考舉(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二章 :考舉(五) (4 / 6)

再者,讀書也是要成本的,沒有足夠的家底,幾個貧民能供得起一個人脫產讀書?

所以呢,所謂的科舉,真的施行天下的話,那麼必然是貴族豪強的盛宴,跟平民基本沒關係!就算偶爾漏出幾個平民中了,那不也無傷大雅嗎?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經過呂氏亂政,諸侯大臣再反撲,再接著劉詢的祖父劉恆害怕功臣們功高震主,玩了一手漂亮的傳接球,把陳平、周勃統統趕回封國,前後三次清洗,直接導致了一個令所有徹侯們恐懼的惡果他們在朝廷中竟然沒有了代言人。

所以可以扼制地方勢力的中央權貴們,已經無法依靠。

而當朝廷沒有了這些人的代言人後,後果開始顯現。

當官?沒他們的份!

各地郡守、各諸侯國的監督大臣、丞相、太尉這些有權有勢的位置,基本沒他們的份!

想撈錢?廷尉的屠刀正愁沒沾血呢!

漢室對於徹侯犯法基本上是抓到了就絕不輕饒的原則,動不動就粗暴的廢除封國。

像是後來孝武皇帝做了天子,藉口貴族們因為供奉給先人和宗廟的黃金成色不足,大開殺戒,一口氣擼掉了一百五十位列侯的爵位,統統貶為庶民。

從這些事情就能看出來,漢室根本就沒有所謂門閥的生存土壤,有的不過是肥羊跟米蟲。

至於地方上的豪強,那就更是個笑話了。

漢室開國至今數十年,但是真正天下安定的時間才二十幾年,漢太祖劉邦甚至當皇帝都在不斷的領兵征討叛亂的異姓王,呂后時期才開始慢慢安定下來,等到平滅諸呂,這漢家江山才沒有太多動盪,躲進深山躲避戰火的難民才開始下山安居。

短短二十幾年時間能產生個什麼樣的地方豪強出來?

很淺顯的一個證據就是郅都就任濟南郡守,上任之後先把郡內的大戶人家碾壓一遍,結果殺得人頭滾滾,卻連聲抗議都沒有,濟南郡甚至因此大治,達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

正是基於這些認識,劉詢才敢在此時推行科舉。

因為首先,地方豪強也好,徹侯貴族,都不會拒絕也不可能拒絕科舉。只有傻子才會拒絕一個明顯對他們有好處的制度。

在此時,科舉非但不是貴族豪強們的攔路石,相反還是一張門票,一張能讓他們光明正大的參與政治,擁有發言權的門票!

要知道此前的所有舉薦制度,都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譬如說,首先你要在地方上有名,並且這名望還得達到一定高度,才能被舉薦,或者是孝子賢孫,因為道德而被舉薦。

要知道,這年月官僚階級跟地主豪強可還沒進化到後世的地步,像什麼養望之類的戲碼,還沒被人發明。

所以暫時還沒人敢在舉薦的事情上作弊……

再者,反對也是無效的!

沒兵沒槍沒

權沒勢,誰會聽他們的反對!

當然,劉詢也不會天真到馬上就能讓科舉取代目前的舉薦制度,那不現實!

後世從隋朝開始推行科舉,到宋代歷經數百年光陰,科舉才真正的取代舉薦制度成為主流

因為題目太簡單,所以,第一場考舉很快就結束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