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這樣的風氣下,最終他的身邊,恐怕就會充斥無數各懷鬼胎,滿腦子爭寵的女人。
劉詢記得,漢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宣帝的太子劉奭在年輕的時候,其寵妃司馬良娣染病將死,臨終前握著劉奭的手說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
雖然司馬良娣可能更多的是看不慣那些平日裡嫉妒她的妃子,因此臨死了還挖個坑來坑人。
但空穴來風,豈是無因?
劉家寬鬆的選秀制度和到處都漏洞和潛規則的審查制度,註定了,最後能到太子面前走一遭的,基本都是些心計厲害無比,而且深諳手段的女子。
說起這老劉家的秀女甄別和審查制度,那簡直就是一個篩子啊!
連先太后王娡這樣本身有過丈夫,生過孩子的女人,都能堂而皇之的以良家女的身份入宮選秀。
其他不過訂婚或者結過婚的,就更容易混進來了。
而且野史上,類似皇室內部收受秀女好處的記載也層出不窮。
譬如王昭君的故事就很好的證明了,在劉氏治下的宮廷,光是長的漂亮,有著才貌,不一定就能見到皇帝。
你不送錢,走後門幾乎就等著放棄了競爭,放棄了上位的機會。
這就好比後世的苦逼寫手,你不刷,就會被刷子們騎在頭上。
想著這些事情,劉詢就揉了揉太陽穴。
作為這個國家未來的主人,劉詢很清楚,管好自己的女人,也是他的責任和義務。
拔掉無情固然大丈夫,但,劉詢卻很清楚,自己做不到,或者說覺悟不夠。
這樣一來,選擇枕邊人,就成了一個必須考慮和權衡的問題了。
“出身趙國的暫且全部淘汰掉吧……”劉詢在心裡想著。
趙國的女子,在此時可謂鼎鼎有名,以風情萬種著稱,像是拉皮*條,那些獻上去的美人,十之,都是來自趙地。
這真不是劉詢地域歧視,而是此時,趙地的風氣大抵如此。
身為君主,劉徹實在太清楚大部分趙國的地主士紳精英階級是些什麼貨色了。
那些傢伙,一個比一個精明,也一個比一個厲害。
而且趙地風氣奢靡,攀比之風盛行。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甚至連民間,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太史公著史,就毫不客氣的評價趙國與附近的中山、常山等國,說他們男子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墓做巧奸治,多美物,為倡優,至於女子,鼓鳴瑟,遊媚富貴,入後宮,遍諸侯。
終漢一世,趙女,尤其是趙國的美女就是守不住寂寞,喜歡蹦躂的代表。
著名的趙飛燕姐妹甚至能逼的劉奭那個二貨親手殺子,可見其手段厲害到何種地步。
更嚴重的是,趙飛燕姐妹還給元帝戴了許多頂綠色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