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是劉病已> 第一百三十一章:風波(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一章:風波(三) (4 / 6)

殿中,劉詢的注意力,卻轉移到了另外的事情上去了。

“陳卿!”劉詢跨步向前,走到陳萬年面前,問道“到現在為止,一共鑄造了多少五銖錢?”

“回稟陛下,今年至今為止,一共鑄造了二千七百五十四萬枚五銖錢……”陳萬年早有準備,立刻報出一連串資料“總共耗銅十九餘萬斤,鐵鉛總計六萬餘斤……”

劉詢聞言點了點頭。

這個數字還是很恰當的。

在理論上,一斤純銅,假如不摻雜質,那麼大概能出五銖錢,八十到九十枚。

但是,有那麼良心的鑄錢嗎?

不摻鐵鉛的錢……呵呵……

恐怕,這樣的錢根本就流通不起來……

原因很簡單,假如是這樣的話,那麼聰明的中國人立刻就會把這些錢統統融化了,鑄成銅器賣掉,然後再用賣銅器的錢繼續鑄銅器。

相對來說,孝武皇帝所鑄的五銖錢,銅跟鐵鉛比達到了將近四比一。

這已經是漢室有鑄錢以來最良心的一批鑄錢了!

嗯,當年劉邦鑄造的那一批三銖錢,簡直是慘不忍睹!居然有六七成是雜質……

以至於,現在市面上幾乎都見不到了……

而孝景皇帝時鄧通在蜀郡所鑄的四銖錢,大概鐵鉛比達到了三比一。

就這樣,就在北方的貨幣市場橫掃了一切牛鬼蛇神,一統了北方的錢幣。

甚至當年吳王劉濞的吳錢,大體上比鄧通的鑄錢稍好,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而劉詢遵循孝武皇帝的五銖錢,不僅僅含銅量高,而且重量也比其他大多數市面上流通的鑄錢重。

這麼想著,劉詢就覺得,自己的五銖錢,應該能輕鬆的一統關中的貨幣市場了。

唯一的遺憾是,鑄錢耗銅太多了!就則一批鑄錢,就耗盡了劉詢這個天子掌握的所有銅製品,甚至還不得不從少府哪裡拿了幾萬斤銅。

而中國,並非富銅國。

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的銅礦礦脈,居然是在吳地……

作為穿越者,劉詢很清楚,貨幣意味著什麼?

貨幣就是政權,就是國家的基礎,就是王朝正統性的象徵之一!

從這看的話,別說鑄錢有利潤了,就是虧本,也要將這個權力收歸中央!

長安城人流量最多的魚市,人山人海。

數以千計的百姓都注視著幾輛被重兵押解而來的囚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