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便縱容了常惠,縱容了河西的部將,縱容了丞相。
想到這裡,劉詢就回過去,看著劉德:“朕聽了將軍今日的話,也有所觸動……”
“兩線作戰,確實可能會出問題……”
這是他一開始就知道的事情。
這是屬於戰略家的直覺。
更是數十年執政生涯的經驗!
當年,漢家全盛之時,解決衛滿朝鮮、南越、閩越與西南夷的叛逆,也是要按順序一個個來。
從來沒有一次全部解決的胃口。
但……
劉詢笑眯眯的看著劉德,道:“朕之所以答應,是因為有將軍啊!”
“倘若事有緩急,將軍披掛上陣,朕就可高枕無憂!”
“而且,河西大軍,十有餘萬,即使有所小挫,也無傷大雅!”
這個事情,在這位陛下看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常惠表現的好,拿下一場大勝,自然是皆大歡喜。
就算他出了簍子,這長安不也有一個人可以趕過去擦屁股嗎?
劉德聽著,卻是目瞪口呆。
這等軍國大事,事涉無數人安危生死,豈可兒戲?
但仔細想想,這位大漢天子,現在不還是一個年輕人嘛?
他們有的任性而頑固,開明而聰慧,自私又自利,同時卻有著深情,有著小資般的浪漫。
大漢的天子是一個矛盾的多面體。
讓人看不透,摸不清。
歷史書上的他們是這樣的,現實中的他們也是這樣的。
大漢的天子可以為了匈奴人的一句馬屁,而龍顏大悅,也可以為了一個邊境的一個小官被人殺了,而大發雷霆,出動大軍,不顧匈奴,海陸並進,滅亡衛滿朝鮮。
就像孝武皇帝可以寫下‘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這樣詩句,但轉頭便可以為了國家,賜死先帝的生母。
以這位陛下的性子,若在後世,一定是那種上風隨便浪,逆風小心打的選手。
想到這裡,劉德就嘆了口氣。
但沒有辦法,誰叫這位陛下是自己的老闆呢?
………………………………
天山腳下,無數的西域工匠,都被匈奴人‘請到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