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只好答應了羌人的條件。
並在當天下午,午時過後不久,組織了第一次的對令居外圍烽燧臺與堡壘的試探性進攻。
大約八百多月氏騎兵,跨過令居塞前的障礙,向著一座名曰‘三里隧’的漢軍小型據點發起攻擊。
而駐防當地的漢軍,不過十幾人。
他們在發現月氏騎兵後,果斷的點燃狼煙,然後騎上戰馬,放棄了這座前哨戰,撤回到澗河北岸的邊牆後。
於是,月氏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這座烽燧臺。
同時也身體力行的,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漢家——我造反了!
聞知此事,剛剛得到輪臺報告,正準備率領輕騎前往玉門的鄭吉,立刻就拍案而起,像個孩子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一般,哈哈大笑起來:“此天助我也!”
鄭吉的部將們,更是彈冠相慶,紛紛道:“古人云,好事成雙,君候方得匈奴入甕之喜訊,又見月氏謀逆之實證,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在他們眼裡,月氏也好,羌人也罷,都已經是他們軍功薄上誇耀的數字,是未來河西建設的勞動力!
鄭吉擺擺手,道:“吾將往玉門,主持輪臺之戰,此間戰事,還要勞煩範將軍、常將軍以及諸位!”
“務必,嚴守邊牆,不可讓羌胡越境!”
“諾!”眾將紛紛轟然領命,一個個將胸脯拍的震天響!
在他們看來,羌人和月氏人,簡直是自尋死路!
輪臺塞,漢室在西域的第一要塞兼屯田基地。
用後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一個殖民地!
不過,大漢帝國比起後世的歐陸殖民者,有良心的多。
更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在對外宣傳之中,輪臺乃是漢家天子‘宣仁義於遠方,布威德於四海’的地方。
帝國的西域政策,更是在一開始就表達的清清楚楚:以義屬之,重九譯,致殊俗!
翻譯過來,其實就是——儘量尋求最大公約數,尊重各國文化,以交流取代隔閡,用文化來化解戰爭,只要你喜歡大漢,並願意和大漢交往,那我們就是朋友!
帝國在西域,甚至不強求西域各國,歸屬大漢,朝貢長安。
更不要求各國與匈奴做切割,不搞非此即彼的那一套。
由之,漢室的形象在西域各國心裡,簡直是白月光!
特別是有匈奴做對比的情況下,西域各國王室、貴族,對漢家好感簡直不要太多。
基本上漢室在西域貴族和王室眼裡,大抵就是正義的化身,文明的燈塔,世界的希望!
自帶乾糧,願意給漢室通風報信的人,從來不絕。
甚至,還有很多人,寧肯冒著被匈奴發現殺全家乃至於滅國的危險,協助和幫助漢家使者、商人,透過西域,前往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