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臺失陷,朕的子民落於胡虜之手,朕若見死不救,有何面目居於天下萬國萬民之上,有何顏面去向高帝、太宗、先帝交代?”
“自古君子復仇,若有能力,必當場還報!”
這時,韓增已經想好了對策,於是他上前拜道:“既然如此,那臣斗膽建議,陛下與匈奴兌子!”
“兌子?”劉詢奇了:“怎麼個兌法?”
“陛下,輪臺遠離邊牆,雖置於西域要道之上,但於我朝,其實作用不大……”韓增恭身說道。
這是事實!
輪臺要塞,遠離漢土,位於計示水流域,距離玉門一千多里。
其戰略作用,其實更多的是噁心匈奴。
至少在現在來說是這樣的。
對漢室而言,維繫一個這樣的飛地,其實損耗巨大。
韓增抬起頭來,看著天子,道:“臣建議,河西大軍立刻轉向,揮師白龍堆,取匈奴車師地,攻入蒲類諸國,於此屯田,甚至建立郡縣,修建邊牆,將整個蒲昌海納入我朝控制!”
“如此,我朝將控扼匈奴進出西域北道的戰略要地,若將來有機會,奪下天山北麓,甚至可以掐斷匈奴漠北與西域之間的聯絡!”
“而如今,正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匈奴主力盡在天山南麓,與蒲昌海,相距一千餘里,而我軍主力則已出玉門、居延,若貳師此時選擇放棄向天山南麓進軍,轉而選擇蒲昌海地區,以奪取白龍堆,攻佔車師、蒲類諸國為戰略目標,則匈奴受到的打擊,將比我朝失陷輪臺還要劇烈!”
蒲昌海,就是後世的羅布泊。
在這個塔里木河沒有改道,依舊透過其南河支流不斷注入羅布泊的時代,整個蒲昌海周圍數百里,是西域的綠洲與農業繁榮之地。
因蒲昌海的緣故,後世荒蕪的戈壁與沙漠,現在亦是生命繁榮的樂園。
匈奴人就是透過蒲昌海以及其身後的蒲類諸國,從漠北進入天山南麓,然後控制天山南北,統治西域的。
漢軍若是拿下這一地區,對於匈奴來說,等若其生命線被漢軍所威脅。
從此以後,他們再想隨意的進出西域,那就要受到漢軍的打擊與監視了。
甚至可以這麼說——若蒲昌海與天山南麓腳下的蒲類諸國為漢軍控制,則匈奴將可能會被分割為兩個部分——西域匈奴與漠北匈奴。
劉詢聽著,目光灼灼,顯然大為意動。
但是,劉詢再三想了想,還是堅定的搖頭:“若棄輪臺而取車師地,朕恐天下因此輕漢!”
對於劉氏天子來說,有仇必報,有恨必償,乃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拖拖拉拉也不是他的性格!
說到底,是因為他想要儘快看到成績,儘快的在他手裡,結束這場已然延綿上百年,曠日持久的戰爭。
以令自己在青史之上,留下濃厚一筆。
功績與成就,超越父祖!
故而,讓他放棄在西域,在輪臺附近,在天山南麓與匈奴西域主力決戰,一戰而定西域之事的圖謀,幾乎與讓他相信世上不存在長生不死的神藥一樣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