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一定會全力來攻嗎?”
“當然!”李陵低頭道:“輪臺之俘,如今都在向尉黎聚攏……”
“詩云: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同袍……”
“漢人最重鄉黨同袍之義,張安世只要還想要軍心,還想要擁戴,就必定親自來攻!”
“更何況,數月之前,漢之鷹楊將軍,奪我龍城、聖山,然後以右賢王等換其被擄、被俘之士,正轟傳漢土,為人所稱讚!”
“張安世豈能甘為人後,讓張子重獨美於前?”
“故,無論是為了其名聲,還是為了軍心,張安世的貳師主力必定將來!”
這是肯定的!
不需要一絲一毫懷疑的事情。
作為一個前漢朝大將,李陵以己度人,知道若是自己換位相處,面臨這樣的局面,必然沒有絲毫猶豫的來攻!
蓋,這不僅僅是民族氣質,更與競爭對手有著直接關係。
“屠奢,現在是時候可以將輪臺被俘之人在尉黎的事情宣揚出去了……”李陵道:“我們就在這裡等著漢朝大軍來攻吧!”
這是他計劃的第一步,讓張安世傾巢而來,主動來攻尉黎。
只要其主力來了,就可以進行第二步計劃了。
……………………………………
數千裡之外,群山之間的通道上,韓增帶著從長安而來的貴族、官員、富商子弟,經過了數日的跋涉後,終於看到了令居塞的輪廓。
靠近令居塞範圍後,人流量明顯的增多了。
大批的騎兵,正在從令居逐步向祁連山運動。
而從河西、河朔而來的輜重車輛與民夫,則從另一個方向而來。
他們帶來大量的牲畜、糧草、鹽巴、陶瓷、布帛。
一輛輛的武剛車,滿載著數不清的物資,擁擠在狹窄的驛道上。
這條驛道,貫通了整個河西四郡,東接回中道,南連河朔。
乃是和河西邊牆同一時間修建的驛道,有傳說這條驛道,連通了整個河西四郡的所有縣城、要塞。
透過它可以抵達河西的每一個地方。
故而,它就是河西的生命線。
韓增看著,真的是感慨萬千。
小小的驛道,不過數尺寬,剛好夠一車之通,但它就已經承載了漢室對河西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