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安糜聞言卻是不能理解,他疑惑著問道:“偉大的白狼之子,您關心匈奴人做什麼?”
“匈奴人現在還有力氣來和我們搶奪大宛?”
在他看來,陷入內戰的匈奴,哪來的什麼餘力摻和到這個事情裡。
這是烏孫人百年難遇的戰略機遇。
漢朝、匈奴都不會管他們的擴張。
而這機會稍縱即逝!
現在每一分每一秒都關乎著烏孫國運,哪能這麼囉嗦、磨蹭?
就該一鼓作氣,孤注一擲,傾其所有,賭國運於一戰。
翁歸靡卻是搖了搖頭,道:“格里當,你還是太年輕了……”
“當前天下三分……”
“漢為龍,不可一世……’
“匈奴如虎,兇殘強大,哪怕如今內戰,也非我烏孫所能及……”他輕輕說著,眼裡閃著名為智慧的神色。
他對烏孫是有自知之明的。
烏孫人口不過四十萬,極限動員下能有騎兵七八萬。
紙面上看確實不錯,但實際上呢?
烏孫真正的能戰之兵,不過四萬。
可以出動,用於對大宛作戰的兵力,恐怕不足三萬!
這些兵力,面對匈奴進攻時,防守都有些吃力。
所以,翁歸靡輕聲嘆著:“而我烏孫,有些人以為是狼……”
“然而,格里當,你可知道,其實我烏孫最多是豺狼、狐狸……”
“豺狼與狐狸,在龍與虎的爭鬥中,揀點殘羹剩飯,腐肉骨頭,或許可以……”
“但想要爭奪獵物……”翁歸靡指了指自己的腦子,道:“就需要智慧!”
“漢朝稱為兵法、廟算、戰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