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令:陳萬年
典屬國:徐慄
在加上內朝的尚書令韓增,御史中丞王吉,侍中霍山,侍中上官安,駙馬都尉史高。
除了遠在河西的車騎將軍張安世,大漢帝國最頂尖的權利層已經在這個大殿上集合,甚至如果現在有居心叵測之人,帶領百餘名弓箭手一齊射擊,整個大漢帝國將徹底陷入癱瘓中。
劉詢在黃歇的攙扶下,從御座上站起身來,整理好衣冠,朝殿下群臣拜道:“朕素德薄,諸位愛卿不以朕德薄,助朕治理國家,統御萬民,希望君等能心繫天下黎民,恭身下民,查之疾苦,不忘初衷,正所謂,詩書注我,我注詩書,知行合一,如此朕代天下萬民謹謝之!”
這是戰國流傳下來的傳統,臣拜君,君拜臣,連天子也不能免俗。
天子雖然是萬乘之尊,但是三公九卿的任命,統御千軍萬馬的大將,地方兩千石的郡守,都需要鄭重拜謝,之後在委託軍國大事兒。
高皇帝劉邦設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成就霸業,建立漢室江山。
這不僅僅是對大臣的重視,也是對天下黎民的重視,也是對皇權的尊重,如果天子對大臣都不重視,會對黎民百姓重視嗎?會將老百姓生產疾苦掛在心上嗎?
儘管漢室,對官員不是那麼尊重和重視,動不動就滿門抄斬,但是表面上的傳統還是要維護的,跟何況劉詢已經準備在三公九卿著一個級別上,重新推行將相不辱,維持大漢帝國的體面。
霍光等人見了,立馬就長身拜倒道:“臣等受陛下洪恩,敢不為陛下,為大漢效死,臣等必盡心盡責,為陛下守牧天下!”
聽到群臣的回答,劉詢再拜。
霍光帶領九卿在拜。
於是,就完成了拜臣的儀式,從這一刻開始,霍光等群臣打上了劉詢的印記,真正成為劉詢的臣子,上下關係一確立,所有人包括霍光,都在等待著劉詢的指令,低頭垂目,躬身靜立。
劉詢見到這個場景心花怒放,但還是保持平靜,讓群臣落坐,劉詢看著眼前名留青史的大漢人傑,劉詢明白,他變革的時代立馬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