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是劉病已> 第七十三章:穀梁派的末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穀梁派的末日 (2 / 2)

雖然曬鹽的效率不如煮鹽,品質也有差別,但是架不住曬鹽的產量大,投入少啊!

一畝海鹽田一個月產鹽的數量,比上百個工人沒日沒夜的工作,不間歇的煮鹽相當。

至於成本,接近於零,海水也不需要錢,在大司農鹽鐵衙門的連番動作下,以臨淄為中心的東南地區終於吃上平價鹽了。

剩下的土地,何劍也小心斟酌,定為官田假給百姓,一時間齊地的流民數大大減少,大量的流民向青州各級官府申請良田進行耕種。

而在長安太學中,穀梁博士和眾多的授業老師們被御史大夫,廷尉的屬官的注視下,被迫喝下了一杯杯的毒酒。而刑吏,侍御史在他們家中收繳出大量地契欠條,和走私匈奴違禁物品,武器的證據。

在天子的授意下,廷尉丙吉在東市中宣讀了穀梁派罪狀,公佈了雁門郡守張元等人的罪行,並將清理出的三十五萬畝土地加上丞相府劃撥的小部分公田進行授田,整個關中徹底沸騰了,從孝武皇帝劉徹登基時,關中舉行過授田,距今已經快五十年了。

根據高皇帝頒佈的授田令,所有無地農民都可以向官府申請,都可以獲得對應爵位之田,加上關中前一陣子有大批人口外遷河西,人口壓力緩解,而這一次授田也緩解了老百姓的生存負擔,夫五口之家耕百田的大漢立國之本又得到了穩固。

可以預見漢室今年的財政收入會大大增加,漢室平均一年可以收入近五十五萬萬錢,但是每一年財政收入會分為三份,陵寢一份,軍隊一份,民政一份,而且這五十五萬萬錢,有二十五到三十萬萬錢是要進到少府的。

國庫只能拿到40%的款項,而這些錢只能達到政*府的基本運作,一旦要是發生自然災害,丞相還必須讓天子從少府拿錢支援,但是今年丞相府資金短缺的問題可以有大大的改觀,河西的漢室附庸部族造反,車騎將軍張安世將他們一網打盡,所以烏桓八姓的數目龐大的牛羊,錢財都盡歸入漢室政*府的錢包當中,而收繳穀梁派的嫡系徒子徒孫們的產業,也為中央財政貢獻了大批的金錢,所以今年最大的投入是河西開發,因為烏桓和穀梁的原因達到了收支平衡。

讓霍光所在的丞相府上下官吏,更有信心的完成東南流民,和興修南方漕運的工作了。

侍中霍山更是行動敏捷,他到御史衙門,召集了大約五十人的持書御史,並將高祖廟旁的舊內史衙門改為觀律大學,將長安城內的師從穀梁的官員們,全部塞到大學之中,讓他們改換門庭。

師從穀梁的官員們,獲得了重生的機會後,立刻將穀梁拋在腦後,本來師從穀梁,並不是因為自己的理想與穀梁貼近,而是因為在穀梁中有更好的機會當官。

在自己的仕途面前,什麼尊師重道,什麼薪火相傳都是空話,吳起為主政楚國,甚至將自己的妻子殺死,就為了將自己的仕途亨通,有了這樣的榜樣,大家當然有一學一,照葫蘆畫瓢。

一時間,觀律大學中,昔日的穀梁學子們,各個穿上了法家冠袍,對外宣稱自己是法家拂士,而法家更是照單全收,並且派遣了大量人員擔任教習,在這一系列動作中,法家與再教育官吏達成共識,大家各取所需,慢慢的法家吸收了穀梁的精華也有了中興之相。

黃老見狀,立刻託關係求見霍山想讓自己門派的精英進入觀律大學教學或者學習,黃老當家掌門人黃冶將黃老各派的訴求告訴了霍山,霍山沒有私自同意而是上報了天子,劉詢知道後也同意了黃老的請求,並讓大司農將優秀的農稷官召集,送到觀律大學中授課,同時讓丞相府挑選力田一同送往觀律大學中學習,考核合格畢業後立刻授予官職,來補貼官員空缺。

霍山得到天子的首肯後,立刻答覆了黃冶,得到答覆的黃冶立馬傳信於天下黃老,讓他們派遣門中精英弟子火速來長安,一同進入觀律大學準備佔領這個至關重要的高地。

就這樣在各個方面的勢力撕咬分解中,穀梁派漸漸的無人問津,若干年之後,沒有人會記得穀梁這門學說,精英流失,書籍被毀,穀梁走上了朱楊的道路,也會像朱楊一般沉寂消亡殆盡,成為歷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