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茶酒小菜上的倒是利索,說書先生還沒來,大堂內的吃食倒是滿上了,這也是常情,說書先生在說書時,若是有人打攪將會成為眾矢之的。
不多時,簾幕後,一青衫老者手持摺扇登臺,還沒開口,便迎來滿堂喝彩!
“公子,這李先生可是老街評書坊的嫡系傳人,這一口絕活兒已經是青出於藍,一月也就是不定期見上一次,今兒個趕巧,要我們撞上了。”
王漢立看到來者後,也是眼睛微微一亮,這李先生的評書,完全就是看其心情。
現在他已經關門帶徒弟了,個把月都不見的登一次臺,到了這般年紀,這登上一次就少一次,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還是李先生的評書聽著有味。
“哦?那倒要好好聽聽!”
王貢一言罷後便是默不作聲,這聽書的規矩他懂,該捧的時候就要捧,該禁聲的時候就要禁聲。
不過王貢也只是用眼角餘光看著李先生,他的精力主要是用來觀察周圍的人,這建安鎮的亡人邪物他的確是管不了,不過事情就發生在眼皮子底下,要是不把他解決了,徒留隱患。
很明顯,這個亡人兇手就在這建安鎮內,而且,暗中必然有一個存在與其形成制衡,這個人不是城隍,不是後天後期的王賢,剛才在街上看到的金銀角雖然有些實力,不過也是有些不夠看。
那麼暗中那個,制衡亡人真兇的人到底是誰,他為什麼不帶領大家共同抵抗?再不濟與王家溝通一番,也可多一份力量。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惹禍根苗,氣是無煙火炮!”
一句定場詩,聽得王貢差點叫好出聲,精彩!
“上回書說道,公子顏查散念得首詩: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治國安天下,枉為男兒大丈夫!”
.......
這李先生的確是口燦金蓮,直至離場,眾人都是意猶未盡,王貢眼中的江湖,多如李先生說的這般,快意恩仇,好不瀟灑!
待我習得武藝傍身,東去尋找爹孃蹤跡時,也要在這江湖上闖蕩一番,說不得便有我王貢的評書,留與後人聞!
少頃,王貢回神,看著仍未散去的看客,頗有些疑惑的道:“這評書還有第二場不成?”
“非也,公子,這雅俗閣有雅俗兩絕,這評書為一絕,接下來這歌舞為二絕!”
看著王漢立的神情頗有些興奮,再聯想到進來時,門口的兩位衣著暴露的女子,王貢會心一笑,怕是有些香豔的旖旎來留住那些不喜評書的好色之徒。
不愧是雅俗共賞,這雅俗閣當真是好手段,難怪能夠做大,還是有一番道理的。
這新街的確是熱鬧非凡,雖然並沒有找到亡人真兇,還有那個牽制他的高手,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倒是為小鎮緊張的氛圍緩解了些許。
“錚!”
臺側的簾幕後,有琵琶的妙音傳出,佳人未到琴先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