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來緊鄰白長,行駛了兩個多小時,二人終於到達目的地。
他們曾走過了每一個村莊,每到一處都有印象。
走了幾個村子,鮑小妹興奮的說道:“哥,這裡的業務員做的不錯!”
不管賣得怎樣,至少姿態擺了出來,以前沒注意,原來這裡的每一個村子的牆上都寫著宣傳遠大化肥大標語。
很顯然都是業務員的功勞。
張小白笑道:“心裡終於暢快了一些!”
如果都跟姓陳的那樣,這以後還怎麼開展業務?
走進一家商店,正是張小白曾經去過的一家,裡邊依然賣著暢飲,只是今日不同往日,這次所來也不是為了暢飲。
老闆是個結實的農村漢子,一見張小白就跟見到親人似的,嘴巴笑個不停,直接拿出最好的玉溪煙招待。
張小白笑著接過煙,倆人開始攀談起來。
就像故友重逢,沒有一絲的尷尬,儘管小老闆也知道張小白不在暢飲了,可還是有問必答,相當實在親切。
在農村,可能更多的人都會記得你曾經給予過的好處,人即便走了,茶依然熱乎著。
對於暢飲的情況張小白沒怎麼問,開門見山直接問化肥的情況。
令張小白很欣慰的是,這裡的市場比淮來的好,村子裡有一部分人用遠大化肥,能佔到百分之三十的市場。
銷售模式也是那樣,村子裡買化肥都去縣城的大經銷店,那裡賣著眾多品種的化肥,只不過最為主要的還是惠農,其次就是遠大。
時間很緊,聊了半個小時,張小白告別小老闆直奔下一個地方。
只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白縣市場的情況倆人瞭解的差不多了。
鮑小妹打著哈欠說道:“哥,咱們去縣城住還是回市裡?”
到了家門口,總有回去的時候,鮑小妹並不心急,一切聽從張小白的指示。
張小白笑道:“到了梅姨門口了,不進去怎麼行?萬一讓老太太知道了,還不知道怎麼埋怨你呢?”
鮑小妹笑道:“對對對,是得見見梅姨,我都想她了呢!”
在白縣,鮑小妹跟梅姨關係最好,沒少去她家看電視蹭吃蹭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