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張小白來到移動大廳,用胡明的身份證列印了近三個月的通話記錄。
別看時間長,但通話記錄卻不多,可見他並沒有跟太多人聯絡。
有兩個號碼引起張小白的懷疑,一個是座機號,另一個是手機號。
這個座機號屬於外地,聯絡的最頻繁,每過兩三天就打次電話。
查了查身份證上地址的區號,張小白猜想這個座機應該是家裡的電話。
至於那個手機號則是有些蹊蹺,差不多十天一次的頻率聯絡,每次通話在一分鐘以內,而且通話時間都是在夜裡。
女朋友?不可能,時間不能這麼短。
估計連朋友都不可能。
所以這個號碼更指向了那個真相。
張小白再次走進大廳,想了解一下那個手機號的所有者,工作人員卻沒給查。
再次走出來,張小白給杜夢妮打電話,問她有沒有什麼渠道關係可以查到這個號碼。
半個小時之後,杜夢妮回了資訊,根本就沒有登記記錄,肯定是從那個小店裡買的卡,現在對於手機號登記的並不嚴格。
線索就此中斷。
拿著身份證,張小白坐火車來到那個家庭住址。
一棟破敗的老舊小區,張小白敲開一家房門,卻不是胡明家,說前些年買了這家的房子。
不過還好,這家人認識胡明家,又給張小白提供了一個地址。
一間平房,張小白敲開木質大門。
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太走出來,皺眉問道:“你找誰?”
張小白很有禮貌的說道:“您好,我是胡明的朋友,受他之託給家裡稍點東西!”
老太太熱情的將張小白迎到家裡,沏茶倒水上煙。
張小白將燕京的特產放下,打量著這個房間,家徒四壁,窮得可憐。
估計這樣的家庭都不如農村,至少農村人有地種有糧食吃。
張小白說道:“阿姨,胡明最近很忙,所以沒給你們打電話,等過了這一陣說回來看你們!”
老太太說道:“沒事,讓他不用惦記家裡,專心工作就好,他妹妹的病情現在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