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風不知道是哪個“託”,更不明白什麼意思,露出疑惑之色,不悅的說道:“你倆這樣有勁嗎?”
田野笑道:“老二,作為商人,不會不懂的託的意思吧?”
程風沉默了一陣,然後如夢初醒,一拍大腿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老三,這招有點不厚道了吧?”
田野沒好氣的說道:“我厚道了,大方地產可就完嘍!”
託,是一種人,也是一種不入流的營銷方式,常見於市井之中,難蹬大雅之堂。
賣步的有布托,賣鞋的有鞋託,賣酒的有酒託,就連吃飯的都有飯託。
簡而言之,就是商家找一幫人假裝消費者為商家造勢拉客吸引人氣。
而在這裡,田野將託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不知道島國那個案例是否真實,張小白記得很清楚,點評那個案例時,除了利用消費者獵奇以及佔便宜的心理之外,還利用了一個心理,那就是大眾心理。
大眾,既然是眾人,那麼永遠都不會心齊。
書上曾表述,在七折的時候便有消費者忍不住,或許怕自己選中的商品被選走,或許覺得這樣的價格已經能夠接受,然後便下手了。
有一個人下手,漸漸的,很多人便忍不住。
然而國內不一樣,消費者的觀念以及傳統都不一樣,在國內有那麼一句話,叫槍打出頭鳥。
這時候誰敢出頭,肯定千夫所指眾矢之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需要這種託。
田野說道:“上午的時候,一切風平浪靜,到了下午,那些託開始出手。”
田野形容託用的是“那些”,可見數量著實不少。
田野繼續說道:“第一波的行動,帶動了一些消費者,然後我緊接著發動第二波,購買商品的更多,直到晚上再來第三波,消費者們罵罵咧咧的都瘋了……”
確切的講是瘋狂搶購。
“然後再也用不著那些託了!”田野笑道。
確實不需要了,人們都在爭著搶著買自己選中的商品。
程風處在震驚中,腦海裡不停的想著這個案例。